• 111阅读
  • 0回复

千亩坪的跨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0
第8版(副刊)
专栏:改革者风采

  千亩坪的跨越
高鉴
太行山中有一块稍见平坦的坡地,人称“千亩坪”。显然,它凝结着山里人对土地和富饶的向往。然而千百年来,美好的愿望并未成为现实。
80年代初,千亩坪出了个人物,叫张振斌,他带领乡亲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张振斌人高马大,复员回乡后,1980年出任下千亩坪的中共党支部书记。他决心把改革的春潮引入山里,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要走致富路,首先遇到的是资源问题。山里自然资源较差,土地贫瘠,“文革”期间一个工只值一毛来钱。但在附近发现了储量甚丰的矾土,是上好的耐火砖原材料。他们决心从耐火材料起步。但周围大大小小的耐火砖厂也不少,怎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了。张振斌四处奔波,把他们的原料和产品送到有名的冶炼大企业去化验鉴定,想以此引来山外的凤凰。果然,唐山钢铁厂对他们的产品格外青睐,从1984年起两家联合在村里建起了耐火砖厂,把唐钢的管理经验、技术资源与本地的矿产和人力资源结合起来,使生产面貌焕然一新,产品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当年产值达137万元。千亩坪的耐火材料从此扬名四海,成为全国冶金行业中的骨干企业。
接着,他们把目光转向高技术产品的开发。1989年,以6万元买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冶炼高级添加剂——氧化锆的生产专利。投资1200万元建起一期工程。氧化锆有神奇的力量,在电视荧光屏、手表表门的制造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锆就会有永不磨损的效应。因此它大量使用于国防、航天、电子、陶瓷、光学玻璃、无线电元件、高级耐火材料、远红外线涂料等行业中,具有异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二厂一上马就形成年产600余吨的生产能力,行销国内外。
现在,全村在耐火材料厂、氧化锆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立了铝矾土矿、汽车运输公司、贸易公司、农林牧综合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形成规模经营、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年产值闯过5000万元大关。小小的山村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业务关系,跻身于国际性的生产循环圈。千亩坪上成立了“千亨实业总公司”。这里的村民个个有做“大亨”的决心。朱镕基、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也驱车进山,寻访这只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改革的实践赋予山里汉子以更深邃的目光。张振斌深知未来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他把知名的专家教授请到山里来,把山里的工人送出去培训,他与宝钢、武汉钢铁学院、首钢设计院等大企业、高等学府挂钩,开发新项目;他专门购置了大轿车送村里的中学生到镇里去上学。
就这样,中国的山里人正在扎扎实实地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