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你的孩子参加保险了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1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你的孩子参加保险了吗
吴凯
11岁的郑玉铭聪慧可爱,在沈阳市启工一校三年二班就读。可一进狗年,他感觉全身乏力,持续低烧。正月初七,一家三口就踏上了进京求医的旅程。最后的确诊结论击碎了全家人的一线希冀,急性白血病。望着被病魔击倒的儿子,因车祸致残成了呆傻人的丈夫,想起全身瘫痪无人照料的婆婆,王金凤——这位靠做小买卖维持全家生计的普通女人欲哭无泪。入院十几天就花掉2万多元医药费,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不甘心向命运低头,变卖了家中所有值点儿钱的物品,又向新闻单位求助,可2300元的捐款仅仅是杯水车薪。为救孩子,王金凤能想的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就是没想到她理应享受的一项权益——医疗保险。
沈阳人寿保险公司铁西区支公司经理王磊看到报载的消息,心弦猛然一动,这孩子是否参加了学生健康平安保险?他们翻查了数千张保险底单确认郑玉铭去年9月缴纳13元保险费,现仍在保险期限内。于是,副经理段宪文星夜兼程,揣着2万元现金,径直送到北京301医院血液科病房。王金凤被这意外的幸运所惊呆,不禁喜极而泣:“这是孩子的救命钱啊。”
无独有偶,偌大沈阳城里,有保了险不知索赔的糊涂父母,也有不保险追悔莫及的吝啬爹娘。1993年8月8日正逢高考“发榜”,育才中学高三学生陆某,一位18岁的花季少女,乘父亲驾驶的油罐车到市里“看榜”。途中因输油操作失误,油罐车意外爆炸。人们从火海中把陆某抢救出来时,她已成为特重烧伤100%、深Ⅱ度烧伤96%的终身残疾。
当陆父满怀希望,到市人寿保险公司和平区支公司报案时才晓得,他只为女儿保了6元钱的意外伤害保险,而没有保7元钱的住院医疗保险。保险公司按意外伤害事故的最高保额给付6000元,而对因病住院所支付的32万元,只能遗憾地予以拒赔。如果当初陆父把健康平安保险保全保足,按90%的给付比例,保险公司可以为他承担28.8万元的重负。
中小学生健康平安保险是沈阳人寿保险公司为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开办的社会公益性的医疗保险,包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两部分。据统计,沈阳市107万中小学生中,投保人数已达98%。从去年初至今年5月末,全市就有16219人从中受益,领取医药费852万元。
一边是不该意外的惊喜,13元保险费换来2万元赔付款;一边是本可幸免的损失,因区区7元钱与近29万元巨额赔付款失之交臂。这是我采访沈阳市两家区人寿保险公司时,王磊、刘德启二位经理的共识。学生健康平安保险被家长们亲切地誉为“生命工程”,可开办伊始却遭遇到重重阻力。
酒香还需勤吆喝,保险再好也要广而告之,这是共识之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了解认识保险,往往源于“病房示范效应”。同处一病房的七八位孩子,看到其中一位参加了保险领到了医药费,其他家长才想起询问孩子和学校。更有一部分马虎家长,待知道自己的病儿可以享受保险实惠时,却为没有留存医药费收据而后悔不已。
延伸触角,“做大蛋糕”,向广大农村辐射保险,这是共识之三,调查显示,对保险的关切度,随家庭的文化水平和富裕程度而波动。以投保人数为例,在沈阳市市区占94%,城郊的新民、辽中县占91%,而在偏远的康平、法库县则不到80%。不少农家孩子因家境贫寒,负担不起巨额医疗费而延误或中断治疗,丧失了生的希望。淳朴的乡亲们可以卖猪卖牛卖粮食,口挪肚攒,东拆西借,为病孩凑钱,却想不到寻求保险的庇护。因此,保险公司需扩展医疗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让每一位农村娃娃都能同城市的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