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朱镕基在吉林辽宁考察时强调必须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巩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吉林辽宁考察时强调
必须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巩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成果
新华社沈阳六月二十三日电(记者高欣、何大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吉林、辽宁考察时指出:必须改革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巩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成果,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朱镕基及随行的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听取了吉林、辽宁两省经济工作的汇报;在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省长高严和辽宁省委书记顾金池、代省长闻世震等分别陪同下,考察了农贸市场、粮库,走访了种粮大户,召开了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座谈会;还考察了工厂,与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进行了座谈。
朱镕基充分肯定了吉林、辽宁经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下,两省的经济形势是好的,几项重大改革运转正常,农业生产成效显著,粮食丰收可望,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市场商品丰富。大家共同努力,形势还会越来越好。
朱镕基指出,两省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农民比较满意,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城镇居民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两省的情况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正确的。粮食价格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重要经济杠杆。现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们必须把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住,力求有所回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样,农业发展的高潮就会到来。农业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购买力提高了,工业品就会有广阔市场,国民经济的发展才能有坚实基础。因此,对这次粮食购销体制和价格改革的深远影响不可低估。
如何改革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切实控制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朱镕基这次考察和调查研究的重点。他在走访农户,与各级干部及农民座谈时指出,今年以来化肥价格猛涨,有产销矛盾突出、原材料价格上涨、货源组织不及时等因素,但主要是流通环节多、市场混乱、一些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竞相抬价谋利、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力。为稳定化肥价格,巩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成果,他提出,一要搞好总量平衡。当前要开足马力生产优质化肥,提高产品质量,抓好进口化肥的到货和分配,努力增加货源,满足农民需要。二是改革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国家要掌握绝大部分货源,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搞好农村市场供应。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部门要减少环节,精简机构和人员,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流转费用。要统一化肥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基准价格和经营费率,允许合理的地区、季节等差价。三要切实加强市场管理,整顿流通秩序。所有单位必须严格按国家规定经营,对违反规定、扰乱市场、哄抬价格、谋取暴利者,必须坚决查处。国务院将就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问题进一步研究,抓紧制定文件下达执行。
朱镕基还指出,现在极少数地方出现肉、禽、蛋和食用植物油借机涨价的苗头,值得注意。玉米市场价格没有涨,饲料价格没有涨,肉、禽、蛋货源充足,涨价不符合市场规律。国营商业部门要组织货源,抛售库存,平抑价格,同时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要下去检查、制止乱涨价,这也是巩固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当前一些国有企业的困难,朱镕基说,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状况正在逐步好转,解决当前有些企业的困难,一定要正确分析造成困难的原因,理清办好国有企业的思路。一是要坚持政企分开,政府要帮助企业建好领导班子,为企业创造一个好的宏观环境,监督企业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练好“内功”,按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三是投资要讲求效益,搞好技术改造,不要盲目铺新摊子。
随同朱镕基考察的有姚振炎、徐有芳、盛华仁、罗植龄、杨昌基、洪虎、项怀诚、陈元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