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再造京门——北京西客站建设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1版(要闻)
专栏:

  再造京门
——北京西客站建设记事
本报记者赵兴林
京城西南莲花池畔,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建筑群正拔地而起。这就是紧张施工中的北京西客站。
西客站开工仅1年零4个月,建设速度却令人惊奇:
40万平方米的站房工程地下结构已完成大部;国内最大的邮件处理中心主楼业已封顶;双层双岛4线地铁站工程封顶工期提前半年完成;市政工程“四桥五路”等主要配套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莲花池畔起宏图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来往进出的客流很大。50年代令北京人自豪的北京站,按设计标准,每天接发30对列车,客流量为5万人次。如今,随着国门的敞开,北京变大了,北京站却显小了。来自专家的统计,1981年,北京站年客流量为2772万人次,1992年猛增到5400万人次,预测1995年将增至8000万人次,2000年则达到1亿人次。
面对激增的人流,北京原有的三个客站运营能力已经饱和。尽管铁路部门靠扩大列车编组,靠列车超负荷运载,使北京的客运量翻了一番多,但仍不能满足要求。修建北京西客站,已成为首都发展的迫切需要。
1989年2月,北京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北京西客站的建议。
从1990年8月起,中央及市属的7个设计单位,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精心设计,又经过几轮多种设计方案的论证遴选,确定了实施性设计的方案。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北京西客站修改设计任命书。同年11月,组成了北京西客站工程建设领导小组。12月,工程总指挥部宣布成立。
1993年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西客站奠基。
西客站的建成开通时间定在1995年底。据介绍,投入运营近期接发60对列车,远期接发90对,相当于北京站、北京南站、北京东站设计标准的总和。西客站通过西长(长阳村)线与京广线连接,通过西广(广安门)联络线与京山、京沪线沟通北京站,通过西黄(黄村)线和京九线连接,成为京九铁路客运的“龙头站”。
它将拥有国内四个第一:
——建筑规模及运营能力全国第一。建筑总面积50万平方米,相当于7.5个北京站,一个亚运村。
——整体装备水平及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全国第一。客运服务采用7大系统共192项新技术,旅客下地铁乘自动扶梯直接进入候车大厅换乘火车。
——配套工程中的15万门电话局,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电讯中心。
——年处理5000万件(袋)邮件处理中心,堪称目前国内最大的邮政工程。
此外,还有60万平方米集中供冷、热能力的发电厂和11万伏变电站,车站南北广场周边开发商业饮食服务等近百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容纳近千辆小汽车、5000辆自行车的停车场,等等。
“北京西客站是首都的大门,一定要建成功能齐全、设备一流的现代化车站。”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嘱托,也是首都人民的期待,激励着上万名建设者。
各路大军领风骚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顽强拚搏。
按常规,建成西客站需要4年时间。“不行,时间太长。”工程总指挥部毅然将工期砍了一刀,缩减为二年半。
“向改革要速度。”西客站建设总指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一槌定音。铁道部建厂局、铁3局、铁16局、北京市城建集团、北京市建工集团等10路精兵强将夺标参战。
10路大军,各领风骚。“奋战西客站,打出‘中华牌’!”这口号,道出了万名建设者共同心声。
急事急办,一切都突破了常规。铁道部建厂局的开工时间本来定在1993年7月1日,可这支铁道部的代表队,硬是克服困难,提前两个月开进施工现场。承建南行包房工程,按常规施工需要160天,他们只用了68天,就干净漂亮地打胜了第一仗。
北站房及综合楼的建筑面积占西客站的60%,担当这一重任的是北京市建工集团总公司。这支在北京建设中屡建奇功的队伍,五六十年代,李瑞环、张百发带领的青年突击队,曾以敢打硬仗而著称。而今,马兴明、王玉兰、张国治带领的青年突击队,在西客站工地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马兴明青年突击队17名队员,7个月浇灌混凝土3万多立方米。时间、速度和质量,都创下了西客站建设的新纪录。王玉兰青年突击队的100名队员,早晨顶星星,晚上戴月亮,360吨钢筋编扎任务,11天的工期,他们6天就完成了任务。
南站房与北站房相距217米,连接两个站房的地铁工程,构成控制南北站房施工进度的咽喉要冲。承建地铁工程的城建集团三公司,是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的队伍。他们搞地铁是拿手好戏,打混凝土更是强项。令人叹服的是,公司上千名职工,办公、住宿全在简易房内。这支脱掉军装10多年的队伍,仍保持着训练有素的军人作风。他们所承建的双层双岛4线地铁工程封顶,整整比正常工期提前了半年。
地铁站台在地下18米深处。这个站台长217米,宽40米,深18米,工程用钢筋1.8万吨,浇灌混凝土10多万立方米。令人赞叹的是,大厅内的138根直径一米的立柱排成三行,犹如仪仗礼兵列队方块,纵横看都是一条直线。根根擎天柱表面光洁如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记者在宽敞高大的地铁站厅深深体会到这一口号的内涵。
默默无闻亦英雄
西客站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凝聚在一起,为它拚搏奉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这一重点工程出力流汗的,除了那些第一线上的建设者,更有一批默默无闻的英雄。
已过花甲之年的李广玉,按理说可以在家安享清福了。可他偏偏“不要清闲要重担”,担任了总指挥部的计财部副部长。这个角色不好干。偌大工程,每个单项工程的承包基数,既要合理又要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所以,计财部长的工作总是处于矛盾的中心。李广玉不负众望。1992年到任伊始,第一批审核18个单项市政工程议标,他和他的部属看着图纸一笔一笔地算,逐个项目进行分析,首批就核减资金1500万元。
参加建设的工程设计人员更值得大书一笔。建造衙门口特大桥要跨越丰沙、京原线,建筑高度居高不下,平面关系极度复杂。铁三院桥梁工程师王汉英和同仁,亲临现场反复比较测算,果断提出国内尚未有过的连续型钢梁桥以降低梁高度,使整个疏解区线路相应降低一米。结果占地少,节省土方,还避开了京原线改移,使整个工程降低造价200万元。
承建西客站市政配套工程的市政设计研究院,重新审视莲花池立交桥设计方案,将过西三环北侧的非机动车上跨改为下穿,南侧非机动车道外移,从而使跨越西三环的路桥由高度9米减至6米。一连串的新工艺、新方法,整座立交桥减少用地1万平方米和3万平方米的拆迁,节约工程费420万元、拆迁费240万元。
北京西客站的建设,不管是前线,还是后方,都闪现着这样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这就是默默奉献和一心为“站”的牺牲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西客站今天的速度。(附图片)
压题照片:承建西客站地铁工程的北京城建集团三公司职工正在精心施工。马文晓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