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省丰饶土地引起关注千里荒原成为客商投资热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黑龙江省丰饶土地引起关注
千里荒原成为客商投资热点
编者按:我们以往所说的“开放”,更多地是围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展开的,农业开放的文章作得不够。黑龙江农业的发展表明,农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种植方式,很早就有了成功的经验,投资于农业对于外商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我们如能更深刻地领略到这些事实中的意义,就能从开放中进一步拓阔农业的发展领域。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张持坚、翟景耀报道:耕地日趋减少的趋势,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有1.3亿亩耕地和2700万亩宜农荒原的黑龙江省,其丰饶的土地资源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发展粮食生产的热点。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前不久在黑龙江省考察后指出,黑龙江土地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他表示,国家十分关注这片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据普查,黑龙江省现有荒原5000万亩,经过规划,适宜开垦的有2700万亩,计划到本世纪末开发其中的1300万亩,与此同时,对现有耕地中的70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这些耕地平均每亩产粮只有200多公斤,专家认为增产潜力巨大。
开垦荒原和改造中低产田需要大量投资。据有关部门测算,要使1300万亩荒原变成良田,总投资将超过50亿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黑龙江省在取得国家支持和内部挖潜的同时,把融资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国内外市场。
70年代末,黑龙江友谊农场5分场2队率先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学的种田方法,当年就使1.1万多亩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两成和七成多。20多名农业工人平均每人产粮10万公斤。这一实践,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这之后,我国与日本合作的以补偿贸易方式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农场——洪河农场,出现在三江平原的一片荒原上——双方筹资1.1亿元人民币,成功地开发出荒地30万亩。紧接着,二道河、鸭绿河等一批现代化的农场在国外贷款的支持下,也诞生在亘古荒原上,成为三江平原上新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新型的小城镇。
实践,使黑龙江省“开放性开发”土地资源的思路逐步完善。进入90年代,国外一些更大的投资商相继来到黑龙江,投资土地开发,发展粮食生产。
目前,我国农业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之一的“中韩合资富锦头兴农场”,已在三江平原的腹地开工兴建,双方投资2.27亿元人民币,开发荒原57万亩,从今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届时年产粮食可达1.05亿公斤。
世界银行也注目中国这个土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日前,一项由世界银行贷款开发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协议已得到世界银行总部的批准。该项目共计贷款1.2亿美元,用于荒原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草原改良和农副产品加工等。
近几年,江苏、北京、辽宁等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的省市,先后派人到黑龙江考察,有意在这里投资和把他们那里一些闲置的农业机械设备搬迁过来,参与荒原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以便为本省市建设粮食供应基地。来自大连的一家公司已决定投资4500万元,在黑龙江东部虎林县境内的乌苏里江边开发15.7万亩荒地,黑龙江方面以所生产的粮食给予回报。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