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记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记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
新华社记者张东波新华社通讯员李同斌
解放军报记者黄华敏本报记者翟启运
今年夏天,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度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时光。
5月13日,他与吴阶平等10位医学家从人民大会堂捧回“实用医学荣誉杯”;6月8日,他在第七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荣膺“陈嘉庚医学科学奖”,成为全军和全国医学界这一殊荣的唯一获得者;6月中旬,他在全国侨联举行的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侨界十杰”光荣称号;这期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等领导同志先后亲切接见他,赞扬他为全军赢得了荣誉,是我国科学界的骄傲。
作为科学家,他敢闯禁区
亚洲是肝病高发区,我国每年有10余万人死于肝癌。世界第一例肝切除术发生在19世纪末的德国,而在我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肝脏外科还是一个空白。1956年,外国一位肝脏外科专家曾预言:“中国二三十年内,不能进行肝脏手术。”
然而,这位专家的预言破产了。从马来西亚归来的外科医生吴孟超,带头向中国肝脏外科这片荒芜的处女地发起冲击。他写下“卧薪尝胆,走向世界”的誓言,向上级领导递交了报告。1958年,在第二军医大学党委的支持下,由吴孟超牵头成立了3人攻关小组,拉开了中国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序幕。
研究条件十分简陋:几把刀剪、几张破旧桌椅连同一间由动物房改造成的实验室……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正是从这里起步,并走向世界。
1979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这是世界最优秀的外科专家的聚会,代表着当时世界外科学术的最高水平。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除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3位外科泰斗外,还有不为世人所知的吴孟超。
当吴孟超登上讲台,宣读他的论文时,立时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震惊:在会上由国外学者宣读的论文中,全部加起来共实施肝癌切除术18例,而吴孟超和他的同事实施肝癌切除术181例,成功率达91%,数量、质量均居世界之首。吴孟超的报告博得与会专家热烈的掌声。就在这次会议上,吴孟超被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他的论文获得大会一等奖。“沉默的中国人”以东方特有的睿智进入了国际肝胆外科领域的领先行列。
其实,作为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孟超早已在中国和人类医学史上写下了一连串的“第一”:他50年代编译的《肝脏外科入门》,是世界上第一部中文版肝外科专著;他60年代总结出肝脏解剖的规律和数据,提出五叶六段的肝脏分叶分段法,结束了中国人看病沿用外国人数据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肝脏外科理论的第一次重大突破,至今仍被广泛沿用;他在世界上首创“常温下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将肝脏切除术成功率提高5个百分点,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找不到替代它的更好的控制出血的办法;他成功地实施了中国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把中国肝脏外科手术水平无可争辩地推到了世界科技的前列……
如果说,吴孟超当年挺进中国肝脏外科这片荒芜的处女地,是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的话,那么几十年后,当他将200篇学术论文、20部科学专著奉献给人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人类征服肝病病魔伟大进程中的一位先驱者。
作为医学家,他情系病人
吴孟超以其精湛的技艺,博得“神刀”的称誉。那年,一个外国医学参观团慕名走进第二军医大学,专门要拍吴孟超的手术。摄影机整整转动了一个上午,镜头始终没离开教授那双手。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吴孟超娴熟的刀法,渗透着对病人深深的爱心。而这一切,则是永远无法在胶片上显影的……
十几年前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在家人的搀扶下站在了吴孟超的面前。病人隆起的腹部比即将分娩的孕妇还大。这位名叫陆本海的庄稼汉已被巨瘤折磨了9个年头,先后跑了10多家大医院,结果都是:惊讶、同情、摇头。“先收下病人。”吴孟超心里清楚,再推,等于把病人推给死神。
校、院两级领导带着关切和鼓励赶来看望吴孟超。几乎全校的人都在关注着这一手术的成败。1975年2月8日,手术室里异常寂静。吴孟超缓缓走向手术台……
提起那次手术,吴孟超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很紧张。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8点,整整12个小时,没休息,没离开手术室……瘤子取出来了,一称,整整18公斤,至今仍为世界之最。走下手术台,吴孟超就抱着被子和病人一起住进了病房。整整一个星期,吴孟超日夜守护侍候着病人……
在吴孟超的眼里,只要你是病人,他都会捧出一颗真诚的心,伸出一双温暖的手。一位姓徐的外地老人患肝癌已至晚期,因多方求医致使家中一贫如洗。吴孟超得知后,将他“请”进病房,并为他实施了手术。术后,吴教授便来到病床前,像哄孩子一样一边劝他进食,一边拿起勺子给他喂稀饭。病人一边咽稀饭,一边掉眼泪。
在吴孟超的心中,没有什么能取代病人的位置。他从医几十年,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出差前总要到病房看看病人;到了宾馆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返回学校,直奔的是病房;回到家中先要看的是病人的来信。有一回,他从外地赶回来,一进家就直奔书桌,翻找病人的来信。老伴告诉他,一部分信件已经转交秘书处理了,很少与老伴红过脸的他,立刻来气了:“怎么能随便交给别人办?病人是冲我来的,正心急如焚地等我亲自答复!”
几十年来,吴孟超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患者们总是以各种礼品乃至成百上千元的红包,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对此,吴孟超一律婉言谢绝。他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和同事:“看病收礼,会玷污医生的神圣称号。”作为教育家,他甘为人梯
1990年冬,吴孟超率8名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医学学术交流会。8名学生个个登台宣读论文,结果8篇论文全部获奖。
“团体冠军”竟被第二军医大学的一个肝胆外科夺走,人们不由得将敬佩的目光投向这支劲旅的“总教练”吴孟超。
1978年,科学的春天重返祖国大地。思才若渴的吴孟超按捺不住尘封心底多年的冲动,率先申报了全校第一个硕士生培养点。
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的人们,不免心有余悸。老伴和同事提醒他,再等等看。“等不及了。我已经等了10年,不能再等了……”
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几年中,吴孟超共为我国培养肝胆外科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近50名。如今他领导的肝胆外科研究队伍,已由最初的三人小组,一跃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科技群体,其中,既有第一、第二代肝胆外科专家作中坚力量,更有一大批三四十岁乃至二十几岁的第三、第四代“小字辈”为生力军,各类研究生占90%以上,真可谓四世同堂,人才济济。
然而,每一颗新星的升起,对吴孟超而言,都意味着一次心血和智慧的付出。
博士研究生施乐华进行论文答辩这天,吴孟超碰巧要去北京参加一次会议,秘书准备订当日上午机票,吴孟超特意改订下午最后一次航班。其实,在答辩前一周,吴孟超早已将施乐华的论文审校完毕。答辩前一天,他还是不放心,又将论文仔细审查几遍,不仅实验数据逐一核实,连标点语句也仔细推敲。去机场的时间就要到了,秘书心急如焚,此时,吴孟超正端坐在答辩会堂,直到施乐华答辩完毕,才匆忙奔向机场。
十多年来,他究竟在学生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谁也说不清。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世界一流人才,吴孟超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大半生积累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定方向,选课题,还给他们压担子,鼓励学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拓宽视野,超越自己。
研究生丛文铭当初冲着吴孟超出神入化的刀法投奔他的门下。可是吴孟超发现丛文铭在基础研究方面更有潜力。“我开了一辈子刀,救活了许多病人,但只是开一个救一个。如果加强基础研究,从根本上防治肝癌,那将是千千万万患者的福音”。丛文铭明白了,他从导师沉重的话语里,听到了老一辈的嘱托。从此,他按照导师设计的目标,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半年后,全国外科学病理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丛文铭关于肝胆外科基础病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一举夺得大会一等奖。此后,丛文铭又一鼓作气,相继夺得全国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3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如今,年仅38岁的丛文铭已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吴孟超慧眼独具、点石成金,令人叹服。短学制学员杨甲梅,练就了一手硬朗的“吴氏刀法”。如今,这位年轻的教授已成为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郭亚军应邀赴美开展研究工作,很快在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论文在世界权威杂志《科学》发表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今年2月3日,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青年医生周伟平、胡冰、孙志宏,成功地实施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肝破裂修补术。他们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作为强者,他不断进击
今年3月31日,在第二军医大学的手术室里,一例肝胆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吴孟超和他的助手说话间便取下了胆囊,紧接着对肝动脉进行间歇阻断,手术准确流畅,仅用了12分钟,便将一个比拳头还大的恶性肿瘤取了出来。
谁会相信,这位刀法娴熟的吴孟超,竟已是72岁的老人。这样的高龄继续登台主刀,在外科界是不多见的,在肝胆外科领域更是绝无仅有。
几十年来,吴孟超共获得国家和全军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一等奖5次。他先后12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0年代,他先后两次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近年来,他又多次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去年,他赴美讲学期间,荣获东华医院“医生团年度医学荣誉奖”……
荣誉、鲜花,并没有使吴孟超陶醉。他人生的乐章中没有休止符,目标始终是“下一个”。随着年龄的增大,吴孟超越加感到时间的紧迫和宝贵,他立志把余生献给病人,献给我国的肝胆事业。
吴孟超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兼东方肝胆研究所所长,共兼任各种学术、行政职务60多个,公务十分繁忙,仅去年就出差183天,行程10万多公里。但他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主管部分病区,亲自为病人查房、查体、上台手术。无论走到哪里,总是牵挂着他的病人。
1993年5月,我国第一家肝胆外科研究所暨肝胆外科医院在第二军医大学落成。江泽民同志欣然挥笔,题写了“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所名和院名,刘华清同志去参观时,书写了“科学研究基地,人才培育摇篮”的题词。这两幢国际一流融实验和临床于一体的银白色建筑,凝聚了吴孟超多年的心血和智慧。
研究所建立后的一年间,先后有十多位外国学者担任了这里的客座教授。一流的建筑,一流的设备,使吴孟超的肝胆研究如鱼得水,似虎添翼。他带领同事们不断向新领域进击,他们先后将导管介入治疗、单克隆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引进肝癌防治研究,并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去年8月,他指导青年医师成功地施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切除肝血瘤手术;
10月,他组织成立了中日合作内窥镜培训中心;
12月,他开始筹建中美合作国际肝移植中心;
当他荣获“陈嘉庚医学科学奖”,中央军委领导向他表示祝贺时,他向领导汇报说,要在有生之年建一座研究生院、建一个博士后公寓、建几个中外合作研究的学科“特区”……(附图片)
图为吴孟超教授在一次会议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吴森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