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情满天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情满天山
本报记者祝谦
一九九四年五月五日,又一座以“恩美”命名的小学在新疆新湖农场破土动工,这是香港爱国人士、慈善家沈炳麟先生在新疆捐建的第九个项目。
沈炳麟先生年届八旬,是香港织造界的元宿。他一九一四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十六岁学经商,在他事业有成之时,于四十年代创办了“应善良”福利基金组织,开始了他的扶困济贫之举。改革开放以来,沈炳麟先生在大陆捐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敬老院、老年康复中心等,遍布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新疆等地。捐资额从每年几十万元增至一千五百万元。据悉,沈炳麟先生的捐建项目已达四百二十三个。
沈炳麟先生所捐资项目,除以他父母名字德恩、恩美为项目命名为“恩美”之外,不附带其他条件。捐资对象是国务院认定的贫困地区,所要求的回报是地方政府的真诚合作,以实现他捐资的愿望:“救灾扶贫,雪中送炭;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好事大家办。”
一九九二年八月,沈炳麟先生来新疆考察他捐建的项目。他看了乌鲁木齐老年康复中心、新疆兵团的一○一团幼儿园、二二一团小学,看到这些项目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非常欣慰。他没能去阿克苏看他捐建的第一个项目——恩美幼儿园,但他看了这所幼儿园送的录像带后,深为建造幼儿园时群众捐款、捐花、捐玩具、捐建筑材料的镜头所感动,无限感慨:一花带来百花开,此生之愿也!
成为鲜明对比的是,沈炳麟先生的生活艰苦朴素得令人惊讶。他的皮鞋总是穿烂了才换新的,衬衣领子洗得掉色、发毛还穿在身上。一九八五年,他在上海出门还挤公共汽车。一次,新疆兵团侨联的两位同志去上海“应善良”基金办公室办事,适逢午饭时间,看到沈炳麟先生正用电饭煲煮面条……
新疆人称沈炳麟先生是“情满天山”的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