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有感于“书店不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有感于“书店不倒”
胡锡进
像欧洲的许多大城市一样,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也有那么一条步行街:一个书报亭在路当间那么一把,得,谁也别开车,办事、购物大家都走着去。由于步行街是贝尔格莱德商业中心的中心,这儿的中国人送了它一个挺亲切的名字——“王府井”。
风来,雨去,“王府井”总是人头攒动。但去的次数多了,又发现,“王府井”不仅是贝市的购物中心,而且还称得上是文化中心。塞尔维亚科学院就在街中段,斜对面是贝尔格莱德大学的语言学院,街尽头则是贝市图书馆。尤其让读书人喜欢的是,1000来米的这么一条街上,竟能数出11家书店。一位从中国来的教授对着这些书店发了通感慨:贝尔格莱德人爱看书。
南斯拉夫如今困难重重,“王府井”整条街上生意都不好做,书店当然也不例外。在11家书店中,已有两家难耐儒门之苦,把一部分书架子变成了锅碗瓢勺架子和衣裳架子,搞起“多种经营”;另有3家在儿童书柜上同时摆了些小玩具,算是小打小闹;而其他五六家则仍保持“节操”,只卖正经书和画。给人总的印象是,这条街上的书市遭了风吹雨打,但没有垮,探其究竟,原因略有二三:
其一,贝尔格莱德基础教育搞得不错,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购书队伍,虽然让“制裁”割瘦了,但许多人仍肯咬着牙掏“闲钱”。比如经典小说很贵,在一家书店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标价21马克,但仍能慢慢地卖。营业员说,许多经典小说是南斯拉夫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必读书,家长也喜欢拿这样的书给孩子作生日礼物。这家店主则感叹道,他现在更发愁的不是书怎么卖,而是因前南分裂和受制裁,书店能搞到的书种大大减少了。
其二,人们的工资今不如昔,但书店店员的工资相对不比其他商店的平均工资低。5月份店员的工资为120马克左右,比一些时装店还强,在步行街的各个商店中属于中等。
其三,书店营业员大多是图书馆技术学校毕业生,情绪稳定,多数人表示只想卖书,反对书店搞不伦不类的“多种经营”,并认为在书店工作比在时装店工作“高雅”。书店虽都是开架售书,但营业员不是在那里“防盗”,而是热情待客。如顾客需要,他们还会耐心介绍书的内容,帮助选书,倒真有点像图书馆馆员。
总之,贝尔格莱德人在困难之中仍保持着对书的一份钟情,大部分书店惨淡经营而终于不倒,其意义是深远的。就一个国家而言,战乱及经济衰退毕竟是暂时的,而民众能保持较高的文化素养,正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