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夏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8
第11版(保健)
专栏:

  夏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李秀琴
今年高温季节来临较早,对高气温下露天作业的工人及农业劳动者,对学龄儿童和老年人,对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停留时间较长的人们,尤其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产妇等都需给予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以预防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最常见的高温有两种。干热型特点为高气温,而气湿(指空气的湿度,合适的气湿为60%左右)低;湿热型特点为气温及气湿都高,如暑伏季节,或有开放蒸发湿气的高温车间等。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健康人一般都能保持37℃左右相对稳定的体温。这主要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平衡。在某些条件下当产热高于散热时,体温则可升高;相反,产热低于散热时,体温可降低。产热是人体内通过代谢产生热量。散热有三种方式:通过出汗蒸发;通过气流的传导和对流;通过辐射散热。
气温的高低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当处于干热的高温环境时辐射以及传导和对流散热受阻,这时只能通过出汗蒸发散热。由于大量出汗,人体内水分及水中含有的盐类大量丢失,导致身体脱水及体内水盐代谢紊乱。此时人的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周围血液循环增加,用来加强散热。但这种过程,尤其对老年人,常易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降低;再加上由于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流减慢,血粘度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塞,甚至可出现猝死。在湿热的环境里,由于气湿高,人体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很困难,这时因汗出不来,人会感到更难耐受。由于体内余热过多累积,使体内蛋白质和醣类分解代谢加强,消耗大量氧,从而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2℃,导致中暑。湿热环境对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老年人、体弱多病或过劳的人们影响更为明显。
一般的预防措施若能及时,上述由于气温过高所导致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当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合理的饮料及营养,如冰盐汽水,0.3%的冷盐水或其他饮料。但要避免一次过多饮用,防止突然心脏负荷增加。此外夏季应避免过量饮酒,因饮酒过量易诱发中暑。
遇中暑病人,尤其儿童及老年人,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