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空应主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0-17
第3版()
专栏:报纸巡礼

“空应主任”
内蒙古日报在八、九月间供应秋收农具的宣传中,为动员供销合作社作到及时供应,曾对一些不应有的积压和脱销现象,进行了具体的揭露和批判。八月二十日刊登的“‘空应主任’外号的来由”
一文,就是一个比较生动的例子
供应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为尽可能多地供应农民社员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要,必须抓紧时机作好物资调运和储备工作。临时需要临时采购的作法,必然会造成先脱销后积压的被动局面。报道中所描绘的这位“空应主任”(通辽县四区中心供销合作社的供应主任——陈贵安),正因为采取了临时需要临时采购,和“啥货卖的快经营啥,啥有利经营啥”的作法,所以也毫无例外地造成先脱销后积压、怕积压又脱销的被动局面。
这种被动局面自然是很狼狈的,但却是不留情的事实。报道用了九百字,即把这种被动局面作了这样形象的描写:去年冬季,陈贵安看到镇内缺煤,就到彰武买来两火车煤,一哄就卖光了。陈主任一捉摸,唔!这项生意还不错,于是又买来两火车煤,可是,他就忘了考虑一下销路到底有多大?结果那批煤怎卖也卖不动了,……直到现在还积压煤三万多斤。镇上肉卖的挺快,陈主任很敏感地发现了这个“窍门”,便收拾收拾开了一个肉铺,可是,由于经营不善,一口猪赔进去六万块钱。今年春天,刨楂子季节已经过去了。一天,陈主任听了一个老乡说:“合作社没有铁镐!”于是,他也不了解一下情况,就和私商订了一百把镐。销货员说:“陈主任,现在刨楂子的季节已经过啦!”他说:“你知道啥!保证能卖。”结果,铁镐的命运是一进仓库再也没出来。该社积压有八十一个小锄头,今年一到开锄季节,陈主任很担心小锄头这个“冷货”没销路,赶快把价格由三千五百元降到三千元,接着又降到两千五百元。没想到今年推广肇源丰产经验要实行间苗,一下子小锄头都卖光了,“冷货”原来是热货。后来,分销店又提出要继续供应小锄头,陈主任满口答应下来。五天、十天飞快地过去了,小苗一天一天高起来了,可是,分销店再也没见到小锄头的影子。报道中说,陈主任对社员群众委托给他的事总是满口应承下来,可是,说后往往兑现不了。因此,有的社员叫他是“空应主任”。这就是“空应主任”外号的来由。
从这篇报道中所揭露的事实来看,这位“空应主任”的特点,主要是:不调查研究群众的需要,也不顾群众的“胃口”有多大,只要是快货、盈利多,就盲目地购进;同时,在表面上则满口答应社员群众的要求,可是不去兑现。这样的经营作风,显然是一种主观主义和资本主义经营的思想作风,当然应该加以揭露批判。这篇报道虽然在这方面表现得还不够明确、有力,但是,内蒙古日报所抓取的这种典型事例,却是带有普遍性的,因而也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