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只当热身——赛后访刘洪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16
第4版(要闻)
专栏:

  只当热身
——赛后访刘洪波
本报记者丁刚缪鲁
500米速滑比赛刚结束,刘洪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5个小时以后,记者才在哈马尔奥运分村里找到他。原来,此次冬奥会兴奋剂检测范围比以往大得多,必检者除了奖牌得主外,还包括第4名和第5至8名中的被指定选手。
然而,无论是激烈的角逐,还是赛后的折腾,都没有在刘洪波身上留下丝毫痕迹,这位生性憨厚的小伙子斯文如故,腼腆如故。
500米非刘洪波的长项,赛前谁也没有提过争名次的要求,要他把这场比赛只当成真正较量前的一次热身。
“滑完后我笑了,什么原因我真的说不出来,反正不是因为名次。我是第一组出赛的,当时并不知道能不能进入前8名。以前我是想过要取得好名次,可这几天,我真没工夫去想这个问题,只想如何按教练的要求去正常发挥水平。今天我就算是完成了教练的要求了吧。过去,我没有滑出过这个成绩,最接近的一次就是上个月在卡尔加里的比赛。比这回只慢不到0.1秒。上回冬奥会我也参加了,500米的成绩是37秒62。不过那回是在室外比赛,而这一次,我觉得冰面特别好滑。”
不管记者怎样发问,刘洪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所说的只有这么多,直到谈起自己的启蒙教练,他才显得自然一些。
“我是11岁时跟王诚光教练开始学滑冰的,他现在仍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体校的教练。我从王教练那儿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建立了对冰雪运动的感情……”颇有诗意的话语,使记者想起了这位为中国代表团立下头功的小伙子还是沈阳体育学院的学生,而他在此次冬奥会报名表上自填的个人爱好只有一个:阅读。
可是,当记者要他向关心他的读者,向他的父母说几句话时,刘洪波沉吟半晌,才喃喃道:“在18日的比赛中,我争取不背包袱,也能滑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来。”
(本报利勒哈默尔2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