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柳州人怎样解放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3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柳州的报告①

  柳州人怎样解放思想
本报记者王清宪费伟伟
1993年初,朱镕基副总理考察广西,在柳州笑了。“柳州市的形势非常好。”“我很受感动。”
“如果是现在来,朱镕基同志笑得还要开心。”市委书记陈雷卿、市长刘知炳不约而同地对我们说。
怎样的一个柳州
柳州,在广西的中部,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不是特区、不享受任何特殊政策。
柳州,国有企业处于绝对主体地位,提供接近全市90%的利税。
柳州,107家国有大中型企业,80%有较好或很好的经济效益,35户产值过亿元,6户利税过亿元。全市国有企业1993年的利税总额为14.85亿元,而全市国有企业亏损额不过4000万元。
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柳州独占其六。
“柳工”装载机产销量、出口创汇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两面针”牙膏产销量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五羊”牌水泥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五菱”微型车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二;“东风”柴油汽车全国第一,柳州汽车厂名列一汽、二汽之后,位居第三。
1993年,国民收入达到83.4亿元,提前7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近3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22.2%,199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9.13亿元,成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突破百亿产值的城市。
1993年,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产值增长速度,利税增长速度超过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的局面。工业总产值达到142.2亿元,增长30.8%,工业销售收入增长达到63.1%,实现税利增长达到63.5%。今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又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3%和21.6%。
有关方面测定,柳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50强第27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列全国187个城市第18位。
解放思想,怎么解放
1992年5月初,新来的书记陈雷卿半月没露面。5月20日,柳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召开,陈雷卿作报告,纵论柳州的“一长三短”,人们才知道他半个月干啥去了。
两年后,我们到柳州的企业采访,参加了那次会议的厂长、经理们都还清楚地记得陈雷卿讲到思想解放时脱开讲稿、即兴发挥的一段话:
中央没有给山东什么特殊政策,但山东这几年上去了;广东的东莞、中山、顺德、南海不是特区,但人家在很多方面发展和特区一样快,被誉为“四小虎”。柳州有不少有利条件,关键我们要解放思想,自己去搞,“自费”也要改革!这样我们才可能争取主动。
在柳州人看来,解放思想最要紧的就是从等、靠、要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
市长刘知炳,在柳州市担任市领导职务已有18年。他说,柳州人对思想解放的这一理解,是几任班子延续下来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结束,市委就提出要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那时,中央的文件还没有下来,广西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就更是几年之后的事了。但是,他们领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不等上边给政策、不靠上边下文件,看准了就要靠自己,争取主动。那一年,他们就给280个“文革”前的大学生评了职称,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这在全国也是领风气之先的。这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一个无声的、最有力的动员。到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之后,国有企业的一把手80%是从这批人中涌现出来的,年纪全在40岁左右。1984年,《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一出台,市委就召集职能部门研究,权力该不该放?有什么不同意见都可以提,但提不出不同意见又不放权则不行。思想认识一致了,等中央后来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政策出来之时,柳州市企业,包括集体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的权力早就在手里了。
1984年之后,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柳州市出台提高企业积累、增强其自我改造能力的政策。这些政策是成功的。但并不是等来的、要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在别的地方采访国有大中型企业,听到很多抱怨,诸如国有企业贡献大啦、包袱重啦、税负不平等、竞争不公平啦、投入不足啦等等。在柳州,几乎听不到这种抱怨。朱镕基在柳州很受感动,在很大程度上感动在这个方面。不是柳州的企业不存在这些共性的问题,而是他们真正聪明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相信竞争,不相信抱怨。抱怨的根源是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别人导致的;抱怨的动机是企盼别人来补偿自己的“不幸”。
既然大家过去都是在同一个体制下,现在,又一起迈向新体制,面临的是同样的困难,又有谁是“别人”呢?向谁抱怨,对谁企盼?等谁?靠谁?
柳州人10多年来,面对的是自己。
陈雷卿说,过去都是总结长处,他就职演讲,讲了柳州的“一长三短”。讲柳州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地缘劣势;讲柳州不如南宁是省府、不如桂林是名城、不如北海是热点,不是特区、没有特殊政策的社会劣势。讲这些不是为抱怨,是为了唤起柳州人的危机感,增强柳州人的紧迫感。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之后,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柳州市一口气推出11套饱含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精神的政策。涵盖了企业自主权、企业销售政策、奖励政策、第三产业、个体经济等市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需要解放的思想内容很多。但是,如果什么思想都解放了,只是没有从“自己需要别人来解放”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那还是没有抓住解放思想的要义。
解放思想怎样解放
解放思想,在实践上,就要突破已经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进行新的探索。探索就是摸规律,就会有风险。所以,解放思想是需要勇气的,思想解放更需要求实。
1993年下半年,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他们真正吃透了中央精神。宏观调控不是全面紧缩,而着力于结构调整。柳州人多年来一直抓结构调整没放松过,所以,全市企业近年来的产销率一直在93%以上。朱镕基在柳州视察时就针对柳州的快速发展说,只要是有效益的速度,谁能说你们快了呢?
1992年,当一些地方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口号下,大兴土木,铺摊子,上项目,搞房地产热、股票热、开发区热时,柳州人在干什么?在有板有眼地进行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柳州人思想解放的实践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仅需要热情和勇气,而且需要科学的态度,这个科学的态度不是别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的热情才能持久,勇气才能更足。
1992年,柳州市烟厂的中低档烟大量库存积压,压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且时间过长又可能全部报废。厂里为了鼓励销售人员推销积压产品,根据市里的有关政策制定了具体的提成奖励办法。但是,销售人员有顾虑,政策变了咋受得了?市长刘知炳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到该厂开销售人员座谈会:
“你们大胆地干!这是市里的政策,错了我负责。”
市经委主任罗连鉴说,这下,积压的烟全销出去了。刘市长的讲话一传十、十传百,比任何动员都有说服力。
解放思想何处解扣
提到思想解放,群众最担心两个问题:一是政策多变,枪打出头鸟;二是政策制定者与执法部门各行其是,阎王打架,小鬼遭殃。
政策多变,原因很多,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纯属人为因素的反复。群众担心的自然更多的是后一种。我们采访了市里几个主要领导,谈到这个问题,他们都谈到班子团结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从一个地区政策的稳定性来看,决定的因素之一是,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否。一个矛盾交错的不团结的班子,可能一时由于某个人或当时的“大气候”出台一些有改革开放意识、思想解放的政策。一旦人事变动或外部环境变化,必有人跳将出来,政策难于连续,一些思想解放走在前面的人就不免受到伤害。
同柳州的企业家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同志座谈,他们认为,柳州市历届领导班子打下较好基础,现任党政一把手不仅团结,而且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思想解放。整个班子的事业心又强,所以,他们对政策稳定就比较有信心。解放思想的顾虑就大大减小。
“企业的厂长经理们说,检察院的门可不是能轻易进的。有人看到你从那个门里出来,就会认为你出了问题。”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陈小兵说,1992年,全市各部门都在解放思想,为经济建设服务,检察院走出去,到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座谈会,才知道企业在想什么。检察院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成为企业家的禁地。我们不能只一味地强调法律的惩治功能,而忽略法律的保护功能。根据市里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落实的意见,市委及时以市委文件的规格转发到全市各单位。
企业一致反映,这样做,就从规章制度上为企业解放思想,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壮了胆,作了规范。柳州微型汽车厂党委书记吴必光的感受是:有政策又有法律的保护,企业家才能不担心政治气候变化,一心一意搞经营。
柳州市法院院长罗寿振说,法院这几年的中心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为大中型企业走向市场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政策的制定要以合法为前提,一旦出台,法律就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              
柳州的国有企业活了,而且活得这样好。有一千个原因,一万个原因,但最基础的原因是思想“活了”,活得早,活得好。这就是柳州人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