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只留清气满乾坤——北京卫戍区某师油库代理主任王绪贤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3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只留清气满乾坤
——北京卫戍区某师油库代理主任王绪贤访谈录
张忠顺冯远征于保月
北京卫戍区某师专业军士王绪贤,自1989年代理油库主任以来,每年经手油料几千吨,经管各类车辆配件几万件,折合人民币近2000万元。但是,王绪贤不仅严于自律,分文不沾,而且经常顶住诱惑,敢唱“黑脸”,再一次证实了“只有两袖清风,才能一身正气”的道理。
最近,我们在深入调查采访的基础上,与王绪贤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谈话是从王绪贤的那张“欠债单”扯起的。
问:人家都说当油库主任是个“肥缺”,你怎么还有“欠债单”呢?
答:“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调查附记:这句古话,王绪贤从代理油库主任的第一天,就把它作为座右铭。因为他父亲和叔父常年患病,家里比较困难,弟兄分家时,又分给他一个3158元钱的欠债单。一听说王绪贤到油库代理主任,许多同乡战友就暗暗为他高兴,并开导说,“管车又管油,不愁没人求”,只要办事灵活点,就不愁还不清这笔债。王绪贤想,管车管油,这是领导分配的工作职责,怎么能以油谋私搞钱权交易呢?所以,王绪贤在油库这么些年,这句座右铭没有一天不给他敲警钟。自然,也就落下了“干着肥缺的欠债兵”的名声。
问:“正人容易正己难”,你对此感觉如何?
答:正人先正己,己歪莫正人。
调查附记:这些年来,王绪贤老是琢磨这个理。连古人都知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但是,我们有些人,自己不干净,却大言不惭地指责别人如何如何,结果越讲使人越反感。所以,王绪贤到油库后就打定主意,一定要把好自己亲朋这一关。去年4月,他的弟弟带车来京办事,路上曾给同事们夸口说,咱哥哥在北京当油库主任,用油不犯愁。等办完了事,开上车把北京的名胜古迹看个遍。结果,来到北京后,王绪贤一次也没给他加油。只到离京那一天,王绪贤见他的车不加油实在离开不了油库,便跟战友小王借了90元钱,给他加了几十公升油。他弟弟好生不快地说:“代了个破主任,家里的亲戚朋友全让你得罪光了不说,连亲弟弟的面子也不肯给。”说罢,气呼呼地往外走。王绪贤一把拉住他说:“公家的汽油,能谁想加就给谁加吗?正人不正己,叫我怎么正人呢?”听王绪贤这么一说,弟弟的火气降下来,他紧紧握住王绪贤的手,先是点头,后是摇头,一个劲地说:“你呀!你呀!……”听得出,他对王绪贤的做法还是不理解。
问:搞歪门邪道的人都会以“下不为例”为借口,你是怎么把住这道闸门的呢?
答:还是“现不为例”好!
调查附记:前年秋天,师修理所所长转业到地方工作,办完转业手续后,仍然以“签字领件”的老办法,从器材库领走了一个液化器、一个分电器。王绪贤计算一下,这两件东西总共不到400元钱。他问仓库保管员小刘,小刘根本不知所长已转业,所以问也没问,就让他取走了器材。王绪贤想,这两件器材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所长借转业之机“冒领”东西却不对。于是,他向运输科领导反映了此事后,就决定驱车到所长家去追回器材。这时,在场的人都说,还是下不为例吧,所长已经转业了,免得人家说人没走,茶就凉。听大伙这么一说,王绪贤顿时犹豫起来。但转念一想,对于一件事来说,如果谁干了出格的事,都以“下不为例”为借口,下次复下次,下次还有完吗?对于一个人来说,你也“下不为例”,他也“下不为例”,那“违例”的人还有个完吗?于是,他开车赶到所长家里,追回了这两件器材。
问:你觉得戴着这“红牌牌”(指志愿兵标志)光彩吗?
答:“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调查附记:他入伍17年,工作岗位变换了18次,当饲养员,他是模范饲养员;当汽车司机,他曾连续三年被北京市评为市级先进驾驶员,还被北京军区和三总部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标兵”;他七次担任班长,7次被评为先进班;他4次代理排长,4个排的工作都大有起色;他代理修理所所长,所里面貌大为改观;他代理汽车连指导员,在完成紧急任务中,连队还荣立了集体一等功……每当想起这些,他总是打心眼里珍视肩上的“红牌牌”。同时,“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又会在他耳边回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