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发展我国农业的对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6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我国农业的对策
沈桂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基本解决了11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我国农业在发展中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有些问题已从不同侧面影响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工农关系不协调,削弱了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发展稳定性差,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难度大;农民进入市场步履维艰;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和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制约农业持续发展。邓小平同志曾指出:“90年代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对此我们必须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一、保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关系,无论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始终都不能动摇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保证农业的需要。”在国民经济宏观部署中,我们要理解并贯彻这个精神。其次,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改善农业的贸易条件。再次,要协调工农业发展速度。根据工业化规律,在90年代以至下个世纪初,工农业发展速度比例应基本保持2.5∶1。最后,要加大农业投入的力度,强化农业发展的后劲。
二、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稳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10年内粮棉单产要分别增加50公斤和12公斤;积极实施节水农业新技术,将灌溉水的利用率由40%提高到50%;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新技术的水平,使化肥利用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40%左右;采取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使现有1/3的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改进耕作技术,将耕地复种指数由80年代末的150%提高到160%;选用、推广、普及高产优质抗病虫的作物和畜禽良种,其中粮棉生产用种在90年代要更换1—2次;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技术,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近40%提高到50%,农业科技进步率由“七五”的35%提高到45%。今后国家农业科技投资的比重应达到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
三、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培育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区域性规范化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自上而下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络;促成市场化价格机制的形成;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引导农民构建组织,走上新的联合之路;维护市场良好的竞争秩序需要制定并贯彻农业流通法规。政府职能的转变取决于计划调控、市场调节、法律监控三种手段发挥的效率。政府的职能在于通过制定最低保护价格适度保护农民利益,通过建立农产品储备制度来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价格。
四、保护农业的资源和环境。我国是一个资源约束型,且资源和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国家,未来应该选择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持续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增加农业物质和劳动投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立传统优良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有机技术与无机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展集约化经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的短期经济行为的发生,强化全民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作者为中国农科院党委书记、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