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德合作关系——李鹏总理在德国工商界的演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6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德合作关系
——李鹏总理在德国工商界的演讲
本报波恩7月5日电李鹏总理今天应邀在波恩向德国工商界发表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德合作关系》的演讲,全文如下: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我今天有机会同德国经济界的朋友们见面,感到十分高兴。我们非常赞赏德国工商大会为推进中德经济合作和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我愿借此机会,简要地向诸位介绍中国国内形势特别是经济形势,以及我对发展中德关系的看法,希望这能有助于增进德国朋友们对中国的了解。
大家知道,自1979年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5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中国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10多年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现在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已经占90%左右。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我国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从1979年到1993年的15年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78倍,平均每年增长9.3%,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同一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6.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得更快一些,年平均增长8.5%。由于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已经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建立了经济特区,开辟了经济开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开放城市,外商投资享受优惠政策,有比较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贸易和外商来华投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9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外商投资累计达到600多亿美元。现在中国改革正在继续深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中国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15年来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按人口平均计算,我国的经济水平仍然很低,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说来,保证近12亿人赖以生存的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条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何况每年增加的人口有1500万之多。中国要赶上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生活水平,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再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进行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要解决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任务十分艰巨。但是,夸大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散布对中国前途的悲观论调,是没有根据的。1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政局是稳定的,以江泽民主席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坚强的,并且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1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方针和政策,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十分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保持社会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世界各国的历史同样证明,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便无从谈起。中国保持稳定,不但是中国本身的需要,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个贡献。假如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将近12亿人口的大国出现混乱局面,将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不幸,而且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要同世界各国发展合作与交流。中国和西欧在国际事务中有许多相同和近似的看法,在经济上有比较强的互补性。德国是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国家,素以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闻名于世,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愿意一如既往,与德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这次随同我访问的有30多位中国实力雄厚的企业界负责人。他们之中包括了钢铁、汽车、电力、电子、石油化工等行业,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家代表。这些企业家大都同德国企业界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他们的到来,不仅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扩大中德经贸合作的愿望,而且真诚希望这种合作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这里,我想概括地讲讲中国发展对德关系的四项原则:
一、着眼未来,长期友好。中德两国虽然分处亚欧大陆,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现在,我们两国都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不仅要看到当前,而且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着眼于21世纪。发展中德两国之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相互尊重,增加信任。中德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也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没有,也不应该成为两国进行友好合作的障碍。中国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从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的发展道路,绝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中国一向支持德意志民族统一,也赞赏德国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我们愿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交往,在合作中进一步增加信任,使两国友好关系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德国在亚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关系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中德两国在科学技术、金融、信息以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大有可为。当然这种合作应当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两国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提高合作的水平,以造福于我们两国人民。
四、加强相互磋商,扩大合作领域。中德两国都是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愿意看到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愿意加强同德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的磋商和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德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了良好发展时期。中德贸易额迅速增长,1993年超过了100亿美元。德商在华投资办的企业已有570多家,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两国在科技、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财政金融方面的合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但我也想坦率指出,现在德国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不大,在华投资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显然是不相称的,说明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还有很大潜力。
进一步发展中德经济关系有许多有利条件。两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互补性强。中国发展经济在重视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和调整产业结构。今后中国优先发展的农业、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正是德国的优势所在。我们也愿意加强两国中小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合作领域。中德两国有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一贯重视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中德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也符合科尔总理提出的新亚洲政策。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每年平均要保持8%到9%的增长速度。如果保持外贸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的发展势头,2000年中国外贸总额将达4000亿美元。这就是说,从今年到本世纪末的7年间,中国累计进口总额将达到10000亿美元。这就为中德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我希望德国政府放宽、取消单方面对华技术转让的限制,支持中国尽快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为发展中德经济贸易关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希望德国的企业界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提高德国产品的竞争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把中德经济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女士们,先生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交20多年来,两国各自的情况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国和一个经济发达的德国进一步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相信,只要我们以面向21世纪的战略眼光携手合作,就一定能够共同开创中德关系更加良好的前景。
谢谢大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