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昆坛又现一代新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6
第8版(副刊)
专栏:

  昆坛又现一代新秀
钮骠
昆剧艺术自诞生至今500年来,历尽沧桑,几经兴衰,到20世纪40年代末,已呈凋敝之势。是新中国给她重新带来了生机,以一曲《十五贯》的演出为契机,使其春风吹又生,老树绽新花。浙江、上海、北京、江苏、湖南各地相继成立了昆剧院团,以“传字辈”为主干的老一辈艺术家,重整旗鼓,悉心传艺,几年间,新人源源脱颖而出,承继了大批优秀剧目和保留在这些剧目中的表演艺术,并不断推陈出新。戏曲艺术就是这样:技艺保留在剧目中,剧目保留在人身上;人在剧存,剧在艺存。近年来,在戏曲艺术处于暂时不够景气的境况下,有人不能安贫乐道,见异思迁,致使昆剧人才出现流失现象,难免令人堪忧。这次看了昆坛又一代新秀的演出,以上忧虑,可得几分纾解。当今尚有这样一批执著于昆剧事业的青年来者,在矢志不移,求索不息,其情可嘉可敬。有他们在,昆剧就不会衰亡。
这些青年演员来自不同地区,各有不同师承。有的古朴粗犷,有的闲雅清俊,有的规整细腻,有的文武兼备,允称流派纷呈,各有千秋。同是一折《烂柯山·痴梦》,四家演来,就不尽一样。几台《牡丹亭》中生、旦的表演,在展示角色心态上,雕琢人物形神上,由于不同的理解,从而有不同的艺术处理,这都是应当允许和倡导的。昆曲自其产生之始,就出现了流派众多、诸家并秀的局面。这一传统,值得继承。多年来评论界似乎曾有一种先入为主,动辄便将某一演员捧为一尊的偏颇。我看,当改变之。优劣短长,各方观众自会评说。兰圃中千姿百态,各放异香,有何不好?这次会演中大家共同切磋剧艺,排除门户之见,集思广益,扬长克短,显然大有利于昆剧的振兴与发展。
这次除了演出院团的演员参演外,还有戏曲学府的师生。昆剧以其精妙高深的表演艺术,影响过众多剧种的成长。京剧界自程长庚始,及至谭鑫培、陈德霖等一代大师们,哪一位不是以昆曲戏打了基础,受益莫大。唯有“文武昆乱不挡”,方为优秀演家,这成了衡量京剧演员技艺水平是否全面的公认标尺。中国戏曲学院这次推出了史红梅、吕慧敏、邱玲、张威、赵璐群师生5人参演,汇报了她们的学习成果,值得肯定,应当继续下去,坚持京剧界这一优良传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