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让“菜篮子”更丰实——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评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7
第1版(要闻)
专栏:

  让“菜篮子”更丰实
——蔬菜产销体制改革评述
本报记者潘岗
10年改革,我国蔬菜产销体制经历了放管结合到全面放开的过程。然而,面对日见丰盛的“菜篮子”,人们欣喜之余,谁不希望蔬菜品种更丰富,价钱更便宜!
放开不是撒手不管。那么,在深化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上,政府的宏观调控该如何操作?
近日,部分城市分管蔬菜的市长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菜园子”呼唤科学
近年来,一些地区城市征占菜地失控,基本菜田锐减。于是,稳定和保护郊区菜地,抓好基地建设,成为各地稳定“菜园子”的当务之急。
“七五”期末,武汉建成蔬菜基地15万亩,到去年上半年,被征用1.47万亩。为保障蔬菜供应,去年武汉市政府安排3000万元资金,在搞好原有蔬菜基地配套建设的同时,新发展蔬菜基地2.8万亩。
南京市政府今年初已和有关区、县签订了责任书,保证今年在中远郊开发1.5万亩新菜地。
上海市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花3年时间实施新一轮高标准“菜篮子工程”,划定20万亩蔬菜保护区、15万亩常年菜地稳定10-15年不变,今年新建菜地5.1万亩等等。
以上事实说明,增加种植面积是稳定“菜园子”的主要措施。有关资料显示,近10年来,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由4000多万亩增至1亿多亩。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今后的“扩大供应”如果单靠扩大面积,是有困难的。走增加蔬菜单产的路是必要的。不少地方的实践也证明,增加单产,提高质量,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大有可为。
哈尔滨市由于重视了基地建设和新技术应用,1993年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万亩,但蔬菜商品量仍与上年持平,达到3.3亿公斤,平均每亩收入则比上年增长40%以上。
沈阳市加快保护地建设,使这个城市首次实现了地产西红柿1月份上市、黄瓜2月份上市、茄子3月份上市的新纪录。现在,沈阳菜农1亩陆地蔬菜收入等于5亩大田的收入,1亩保护地蔬菜收入等于40亩大田收入。
重庆、长春更是把实行“科技兴菜”,大力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当作现阶段顺利实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常抓不放。去年,长春市开办特菜试种示范基点6处,引进试种100多个品种,示范面积达150亩。重庆市通过推广蔬菜新品种和应用新技术发展渡淡菜,使市场淡季蔬菜供应明显好转,旺季上市品种达30余个,淡季也在20个以上。
    构筑产销“直通车”
中美合资的“麦当劳”快餐店红遍半个北京城。可有多少人知道,当你在“麦当劳”品尝着异国风味的汉堡包时,那味鲜色美的生菜,有不少是产自北京特菜基地的“本土货”。
中美合资“辛普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油炸土豆条,吊起了京城人的胃口。只有延庆菜农最清楚,是他们与“辛普劳”签订了土豆供货合同,去年就供货30万公斤。
蔬菜放开后,给郊区蔬菜走向市场、提高效益提供了条件,各地不失时机,在蔬菜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沈阳,市属国有企业大东副食商场与北陵乡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联合,由商场投入部分资金,基地按双方议定的高、精、尖品种负责生产,商场负责经销。最近,全市又有30多家商场分别与东陵区、于洪区签订协议,形成了一批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济联合组织。
批发交易市场是蔬菜商品集散、信息和价格形成的中心。各地郊区农民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过程中,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积极创办批发市场。
蔬菜生产单位向流通领域延伸,走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路子,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也是许多国家采用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可喜的是,许多地方在蔬菜放开后,不是简单地把菜农推向市场,而是采取措施,加强服务,引导农民自觉地进入市场。绝大多数城市建立起了蔬菜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和价格变化动态,为菜农生产当好参谋,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国有菜店“位”如何
蔬菜放开,对国有蔬菜公司经营价格的限制也随之取消。于是,国有公司蔬菜经营总量普遍下降,于是,许多国有菜店改行开起了饭馆,卖起了服装……
国有蔬菜企业哪里去?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许多地方的国有蔬菜企业作出了回答,在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重庆市国有蔬菜经营部门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转换经营机制,一手抓参与宏观调控。去年“两淡”季节,国有蔬菜公司经营鲜菜3884万公斤,占同期社会蔬菜供应总量的16.88%,为平衡淡季需求作出了努力。在取消了派购合同蔬菜的新情况下,国有蔬菜经营部门以站店为单位与菜农签订议购合同,去年共议购5400多万公斤。
西安市蔬菜经营放开后,国有公司经营蔬菜总量下降到10%以下,经济效益滑坡。面对困境,他们在完善各种形式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调整营销策略,拓宽经营领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1993年,全市蔬菜系统实现利润97万元,比上年增加16.8%。
不少城市的国有蔬菜企业,发挥设施、资金、网络优势,在地区间泄余、引缺。
国有蔬菜企业主动参与竞争,在稳定市场、调节需求、平抑菜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没有主渠道不稳”,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北京市政府决定,在认为市场可能或已经发生波动需要调控市场时,主要委托国有蔬菜企业组织货源,增加市场供应。南京市政府今年初专门制定了扶持和发展城市菜场的政策性意见,计划到今年底前全市要有40家菜场全面恢复蔬菜经营。
    用好“基金”保稳定
哈尔滨市自去年始,从放开后减少的财政补贴中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蔬菜风险基金,由社会各方筹集360万元作为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去年夏天,郊区三个基地村遭受毁灭性雹灾,市政府从蔬菜风险基金中拿出10万元,及时帮助菜农恢复生产。针对去冬今春外进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难以承受的情况,市政府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拿出100万元,通过市蔬菜公司批发市场,统一组织200万公斤货源,由全市国合商业负责供应,牵动了集贸市场菜价的下降,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蔬菜,一日三餐离不了。蔬菜生产,又受气候制约较大。“多不得,少不得,不多不少很难得”,“快马赶不上蔬菜行”,道出了蔬菜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和困难。
蔬菜放开后,政府如何将菜价控制在城市居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政府如何帮助菜农、菜商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哈尔滨的做法给人以启示:灵活运用风险、调节基金,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记者接触到的部分城市,都把建立蔬菜风险基金、价格调节基金列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广州市决定每年由市政府拨出2182万元,作为国有蔬菜企业的经营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渡淡菜、节日菜和受灾应急菜的购销价格倒挂的补贴。天津市拿出1490万元作为蔬菜市场风险基金,对价格超过“警戒线”的大路品种和节日重点品种进行补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