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感谢·感动·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感谢·感动·希望
魏艾民
近来人民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大量的篇幅,连续报道了守卫南沙西沙的海军部队。作为人民海军的一员,自然是十分感谢的。守卫南沙西沙的同志们,那以国家利益至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克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气概;以苦为荣的乐观主义情绪,着实令人感动。
这组报道在干部、战士中产生了强烈反应。它使在海军部队日益深入人心的南沙精神,增添了新的养料;使以爱舰、爱岛、爱海洋为特征的海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更为丰富;对加强人民海军的思想工作是个有力的推动。
南沙西沙这组报道,所以产生强烈的反应,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有利于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某些具有普遍性的思想问题的解决。随着这几年思想教育的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的深入,更多的青年人比较冷静了,探索人生正确道路的自觉性提高了,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了。这在思想上自然就产生一种需要:有现实的学习对象;有追求的完美形象;有值得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对在自己的同龄人中出现的英模人物,有一种自然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对自己国家、民族不断出现有成就的人物感到自豪。渴望英模人物,自觉学习英模人物,是民族兴盛发达的表现。近来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的徐洪刚、刘志艳,这次对南沙西沙的报道,产生如此好的社会效果,深层次的思想原因就在这里。
南沙西沙这组报道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文章写得好。作者不辞劳苦,深入现场,同战士情感交融,站在文章里边写文章,读了感到亲切。最主要的是通篇贯穿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原则。可以说南沙西沙的连续报道,从文章立意,每个情节的运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都是紧紧掌握“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原则的。这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
        (本文作者系海军少将,曾任海军政治学院政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