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岭树不遮千里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9
第2版(经济)
专栏:来自柳州的报告②

  岭树不遮千里目
本报记者费伟伟王清宪
柳州很美。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唐代柳宗元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四周奇峰耸翠,城边柳江环绕,形似盆地的地容地貌,使柳州赢得了“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称。
然而,生活在“大盆景”里的柳州人,却没有那种狭隘保守的“盆地意识”,相反,在识人,选人,用人方面堪称高人一筹,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
  一
有人说,柳州的企业家好有面子。
新年伊始,市委书记、市长第一次请客,座上客就是上年效益最好的一批大中型企业的厂长。
市里每月一次的经济运行分析会,到会的企业无局级、科级之别,谁创造的销售额大,谁就登堂入室。
凡是引来外资、洽谈合作的,不论企业大小,市里的领导不管工作多忙,有请必到。那些令企业既陌生又担心的谈判、签合同之类的事,也无需厂长费心,市里都可派内行人士代为处置……
企业家的面子,实际上就是在地方领导心目中的位置。“搞好一个厂是要一班人团结合作苦干好几年的,而搞糟一个厂,一个厂长就足够了。企业家是我们的财富,因此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关心、爱护、尊重他们。”市委书记陈雷卿多次在大会小会上这样讲。
这也是柳州市领导班子的共识。柳州市的领导班子可谓“内行”当家,80%以上的领导是从企业干上来的。书记陈雷卿,同济大学学建筑的,从施工队一直干到自治区建委主任;市长刘知炳,年轻时就在企业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委副书记杨鸿泉,副市长徐步基、金仁寿,都曾是企业的有功之臣。有道是,内行知门道。
这些内行们确实有“门道”。“宁可政府部门的干部弱一点,企业的班子配备一定要强。”市长刘知炳这样明确地说。
柳州市卷烟厂,一直是广西的利税首户,1992年却亏损2995万元。柳州市政府当机立断,派市经委调度室主任出任厂长。1993年,这个厂就净增税利7600万元。
柳州市双马电器集团公司,1988年以来接连亏损。去年,市政府果断派二轻局副局长到公司任职。当年,比上年减亏50%,到今年一季度,已首次出现盈利。
柳州是“全国军转干部安置先进城市”,对来柳的转业干部,柳州市用政策鼓励他们到企业大展身手,在职务、住房、家属子女安置等方面均优先安排。1985年以来,柳州市接收安置了1800多名转业干部,其中去企业的营职以上的干部占88.4%。转业干部钟鸣声到柳州市印染厂工作后,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传统带进企业,使企业成为全自治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提拔为厂党委副书记。
厂长在领导心中的位置高了,厂子在厂长们心中的位置还会低么?
  二
1992年,柳州市糖果一厂像同行业许多企业一样,陷入亏损。受命于危难的新厂长一露脸,许多人都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新厂长就是本厂一名38岁的中层干部。“懂业务,敢开拓,是人才”,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力荐。这位年轻干部上任后,果然把一个企业治理得有板有眼,年产销糖果逾万吨,不仅扭亏为盈,还夺得全国糖果行业头把交椅。
这样的例子在柳州比比皆是。
柳州市空压机总厂厂长林国强,是1982年毕业的大学生。先分配到柳州市第二空压机厂,一年多后,就被提拔担任这家有4000多职工的大厂的副厂长,1989年任厂长。1991年初,市委又根据他的能力,调他任柳州空压机总厂厂长。林国强接手后,这个厂的销售收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已达1.7亿元,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老大。
在柳州,像林国强这样的“学生哥”厂长,还有30多位。1989年毕业的大学生黄尚南,进厂后刻苦钻研业务,研究市场,搞成功好几项发明,其中一项被多家单位购买,创产值400多万元,有关部门一举将他提为副厂长。
不重年龄资历,用就要用具有市场经济观念,勇于开拓进取者。这是柳州市选拔、重用企业家的一条主要标准。在采访中,还有一点给我们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大胆重用科技帅才。
柳州市工程机械厂,是同行里的“大哥大”,去年销售收入达10.86亿元,实现利税3.2亿元。厂长张沛,曾任我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设计小组组长,柳工所有装载机的设计和试制,他都是参与者。
以生产两面针牙膏名扬全国的柳州市牙膏厂,厂长王多闻也是技术人员出身,原在东北轻工研究所工作。他是1989年底工厂处于亏损的时候出任厂长的。他上任后,限产、压库、促销,同时加强管理、开发新产品,当年就扭亏为盈。去年,企业利润比1989年增长了24倍多,达4000多万元,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一,经济效益居日化行业首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柳州决不是只停留在口号上。
  三
一到柳州,与市委书记陈雷卿交谈中就发现几条新闻。
新闻之一,柳州市委现任组织部部长,系原市经委主任。柳州新民谣曰:富不富,就看组织部。
新闻之二,柳州市企业调整领导班子,须经委表态认可,组织部门才予考察——经委对企业干部的使用意见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新闻之三,柳州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管生产经营,还可以管“人”。前面说到的柳州市糖果一厂那位从中层提拔上来的年轻厂长,有关部门开始考虑作为副厂长人选。这位副市长向市委力荐,市委讨论决定:一步到位,担任正职。
几条“新闻”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问题:柳州市在如何为企业选好“当家人”这一问题上,做得特别实在,就是要让“内行”,而且是十分了解企业状况的“内行”来把关。
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选贤荐能,不仅实在,更堪称是具有可贵超前意识的一大创举。
1992年5月,刚刚上任的市委书记陈雷卿就在市委全委会议上大声疾呼:搞经济建设要有紧迫感,要推荐一批熟悉经济和科技工作、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入政府及企业的各级领导班子,培养造就一代跨世纪的领导人才,为经济上台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柳州的这次“选青”,在干部选拔渠道上作了大胆突破:一是民主推荐,二是领导举荐,三是组织部门选荐,四是自荐,五是考核人员引荐,六是请经济管理好的单位和市属大中型企业单位领导推荐。全市156个单位,各个阶层的近万干部群众参加了这一民主推荐活动。
真个是“千人当伯乐,万人荐良才”。这次“选青”一举选拔出168名40岁以下、有大专以上文凭、基层锻炼过两年并有政绩的优秀年轻干部。其中有69人充实到企业领导班子。
创新不仅体现在选人的渠道上。柳州市规定,对新选拔干部一律试用一年,胜任者留,不胜任者调回,能上能下。对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还施之于继续教育、培养。近几年,柳州市人事局开办各种培训班上百期,培训干部上万人次,培训内容主要就是学习新的经济常识。柳州市民族制衣厂厂长吴翠华深有体会地说:“学不学大不一样,学了《行政管理学》和新经济常识后对我帮助很大。”她学习结束后加强了工厂的科学管理,年产值由800万元跃上1300多万元,税利也大幅度增长,产品还销往国际市场。
这种“选才”的规范化,为保证柳州企业家队伍人才辈出奠定了深厚基础。
  四
柳州有家校办工厂,厂长很能干,20000吨的氧化锌生产线,从论证到投产只花了一年时间,比别人少用两三年。企业效益也很不错。这样的企业要不要宣传,有关部门却有点作难,原因是厂长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市委书记陈雷卿在下面调查时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表态说,“有争议的同志有了成绩,怎么就不能肯定?”
市经委调度室主任调任柳州卷烟厂厂长时,只有33岁,所谓还是“毛手毛脚”的年龄。而柳州建筑机械总厂的厂长吴国森,今年已年过花甲。这个厂在他执掌下,目前主导产品预应力张拉锚固机具,已占据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这样优秀的企业家当然应该让他多干几年。”市经委一位负责同志的回答毫不含糊。
“放手任用并不是搞无为而治,企业要完全走向市场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他们盼望着我们多给予一份关怀,多给予一份帮助。”市委书记陈雷卿说。
糖果一厂厂长张金平说了这样一件事:今年5月份的一个星期六,市长刘知炳白天到这个厂开现场会,帮助工厂解决技改中碰到的难题;深夜12点多了,管工业的副市长又突然出现在上中班的工人们中间,检查了解情况。“领导们就是下来打个转,在企业中产生的作用也是无法计算的。”张厂长十分感慨地说。
而事实上,市领导一年到底下企业打了多少个转,恐怕谁也说不清。去年,市委书记陈雷卿、市长刘知炳就到企业现场办公15次,下基层163次,还与企业一起开了9个研讨会。提起市委书记陈雷卿,企业家们笑说他是解决问题不过夜。陈雷卿上任不久,就别出心裁授意成立了一个摩托车信息队,每天到企业收集情况,把企业要市里办的问题及时研究拍板,哪怕半夜也要送到床前。
“遇上这样的领导,你能不心甘情愿地卖命干?什么叫抓住机遇,我认为在这样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放开手脚拚搏一番,就是抓住机遇!”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又何尝不能造时势。掌握了这一辩证法,并能正确运用于实践者,自然占尽先机,尽得风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