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温尼辟格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9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温尼辟格随想
盛安丽
作为访问学者,我有幸在加拿大的温尼辟格市住了半年。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很自然要与国内作一番比较,并引发出一番感慨。
温尼辟格市是马尼吐巴省省会,人口约60万,与国内许多中等城市的人口差不多。然而,它却不像国内那些城市那样拥挤和喧嚣。除了市中心商业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外,一个个居民区都是那么舒展、幽静。区内也有一些高层公寓,但许多住家是带地下室的小楼。房子正面没有院墙,直面街道。房后则用木板围一个小院,这是一家人在夏夜共进晚餐和纳凉的场所,更是孩子们嬉戏的地方。有些人家有秋千架,有些人家挂着球网……
温尼辟格市没有地铁,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虽然公共汽车四通八达,但许多路线的车次很少,再加上居民区很分散,所以私人汽车可说是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街道上汽车川流不息,而行人则寥寥无几。虽然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尚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我发现温尼辟格人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值得人深思的地方。
黄先生是当地一位华人,初到温尼辟格市时,我就住在他家里。他家有三个小孩,都在上小学。大儿子戴伦念五年级了。一次他把作文本给我看,有些题目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例如《我最不喜欢的老师》、《我的太空人朋友》等等。我不知道写惯了《我最敬爱的老师》和《我的妈妈》之类作文的国内小朋友们,面对这样的命题将如何下笔?!而黄先生却说,作文老师出这样的题目绝无恶意,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训练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大胆直言的作风。我在他家住了一星期,从来没有看见孩子们做功课。据说他们当天学到的东西在学校里就消化了,所以唯一的家庭作业,就是在黄太太督促下弹钢琴。我想起了国内小朋友们没完没了的家庭作业,什么时候他们能够轻松一点呢!
温尼辟格的商店里,出售着各式各样的“卡”。它们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从祝贺生日、毕业、结婚、生孩子,到感谢别人的帮助、照顾、关怀,以至于安慰别人的失意、失恋等等。贺年片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种。我到研究中心进修不久,同事卡罗琳要结婚了。秘书包妮拿着一张已经签了许多名字的贺卡来让我签字,说这就是我们送给卡罗琳的结婚礼物。我心想,我是初来乍到,和她交情不深,难道那些老同事也一张贺“卡”签个字就了事吗?然而事情确实如此。房东太太生完头生儿子就要出院回来了,我和同住一套房子的室友商量该送点什么礼物。谁知她轻松地说,交给她办好了。第二天,她拿来一张贺卡让我签名,这就是我们的祝贺礼物。我回国时,正好研究中心主任、也就是我的导师伍德福德先生出差去了。我留给他一张写有“感谢您热情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的“卡”,免掉了一封很难写的信。唉!要是国内的送礼也能简单到只送一束花、一张贺“卡”,那该多好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