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司徒兆光谈城市雕塑美在天地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09
第8版(周末)
专栏:

  司徒兆光谈城市雕塑
美在天地间
袁晞
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览6月25日至7月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通过作品照片、设计模型、雕塑局部等方式展示了我国城市雕塑的优秀作品,是继1984年首届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十年后的汇报展。这十年间,雕塑艺术家们用才智和汗水创作出2000多件城市雕塑,用自己的作品装点祖国,把艺术的美留在天地间。
展览期间记者访问了本届展览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司徒兆光,请他结合这次展览介绍了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话题从这次展览开始,司徒兆光说,本届展览旨在总结十年经验和成绩,突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色,以庄重、优美、新颖的展出效果力求在整体设计上表现出城市雕塑的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环境艺术特点。展出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风格、形式上,还是在材料的制作运用方面,都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现状。
司徒兆光认为,近年我国城市雕塑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广泛多样。这次展出的127件作品包括了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园林小品等我国城市雕塑的主要题材和内容。纪念性的有牡丹江市的《八女投江纪念碑》(于津源、张德华、曹春生、司徒兆光、孙家钵作),伊犁市的《林则徐充军伊犁》(李维祀作)等;装饰性的有铜陵市的《四嬉铜人》(王立平作),兰州市的《绿色希望》(王志刚、王铁成作)等;园林小品有北京的《斗牛》(叶如璋作),铜陵市的《春晓》(仲兆乃作)等。司徒兆光说现在很多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都有了纪念性雕塑,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教育人民的作用。而占城市雕塑大多数的装饰性雕塑和园林小品则从多方面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司徒兆光说,这些年我国城市雕塑艺术的风格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传统的、现代的,具体的、抽象的,写实的、变形的都有发展,都有其优秀作品。有些雕塑家多种艺术手法并用,多种艺术风格兼容,也创作出了很多好作品。纪念性雕塑写实的作品较多,但其中不少作品减少了传统雕塑中繁琐的细部刻画,因而更概括,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北京亚运村的雕塑群多为抽象艺术,很有现代感。
谈到雕塑材料的使用时,司徒兆光介绍说,除传统的花岗岩、汉白玉、铸铜外,显示了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现代材料如锻不锈钢、锻铜、锻钛等近年也广为雕塑家采用,使我国城市雕塑的品种更加多样化。
司徒兆光认为我国的城市雕塑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城市建设的决策人急于求成,仓促上马,以致出现了少量粗制滥造的或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雕塑。司徒兆光说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种强迫艺术,对人的精神影响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因而从一个侧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他希望各地城市雕塑建设的决策者和创作者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严格遵从艺术规律,创作和建造反映我国艺术水平、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城市雕塑,为我们和后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