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阿富汗人民渴求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0
第6版(国际)
专栏:阿富汗通讯

  阿富汗人民渴求和平
本报记者吴迎春
最近,在联合国驻巴基斯坦机构的安排下,我们几名记者有幸坐联合国的包机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去阿富汗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采访。
贾拉拉巴德是阿富汗第5大城市、楠格哈尔省的首府,人口约10万。踏上阿富汗国土后,从难民营、医院到联合国的救援工程,记者遍访了阿富汗的官员、百姓、难民和伤员。记者感觉到了阿富汗人的心中涌动着和平的渴望。
记者首访萨尔沙希难民营。该难民营位于贾拉拉巴德市东部,是阿富汗最大的难民营,今年1月建成并启用。据介绍,这个难民营有1.6万多家,10多万难民,大多来自战斗激烈的首都喀布尔。他们是政府雇员、市民、商人、知识分子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中许多人家破人亡,被迫逃到这里避难。一位名叫谢尔·巴恰的年轻汽车司机,含着泪花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家10口葬身于喀布尔战火的悲惨遭遇。他悲痛欲绝地说:“这是为什么?过去10年战争是打击入侵者,现在却是阿富汗人打阿富汗人。战争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
一位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向我们诉说,他们现在需要粮食、饮水和药品,但更需要的是和平。一位年轻的英文教员说,这里的人们常常望着西方(喀布尔)祈求和平,他本人更是希望早日返回故里,重操旧业,这难民营他一天也不愿多呆。
记者看到,这里的难民住的是联合国救援机构发的帐篷。黄色的帐篷一个接一个,连绵数里。记者步入一家难民帐篷,里面热似蒸笼,苍蝇成群,地面铺着一条毯子,这就是“床”。床边立着两个盛水用的大塑料壶,一个装粮用的铁筒,这就是这户难民的全部家当。门口露天处有一个用泥巴砌成的做饭炉灶,吃的是联合国的救济粮,每人每天分到20克大米、40克豆子、15克食油、20克糖、10多公斤水等等。
据楠格哈尔省遣返难民办事处的官员介绍说,近一时期,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新难民,救援工作压力很大,他希望国际社会继续提供援助并帮助阿恢复和平。
阿富汗人民呼唤和平,渴望和平,但记者在采访中,深深感到阿实现和平的道路并不平坦。
在贾拉拉巴德市的一家大医院里,记者见到了来自喀布尔数百名伤员,他们多为平民,其中第11号病床躺着一名新伤员。他是在记者来医院的前一天(6月22日)从喀布尔来的。他右腿被炸断,双手负伤,缠满绷带。记者问他是怎样负伤的,他说是火箭炸伤的。显然,他是自今年1月喀布尔爆发战争以来造成近2万人伤亡中的一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阿富汗各界人士和人民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随着拉巴尼总统任期届满,阿各派围绕权力交接问题再次爆发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去贾拉拉巴德的公路上,记者看到了阿前临时总统穆贾迪迪乘着黑色奔驰车前往贾拉拉巴德,希克马蒂亚尔总理也于同一天抵达这里,阿4派领导人将在这里开会。与此同时,拉巴尼总统宣布他同另外几派领导人也要开会。这些不寻常的举动,人们担心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并非毫无根据。
尽管阿富汗的和平进程充满坎坷,但在争取实现和平方面也并非毫无希望。
记者在采访楠格哈尔省代省长时,这位代省长对阿实现和平的前景就显得充满信心。他说,阿富汗人民努力去争取和平,和平还是有希望的。他披露,楠格哈尔省正在组织一个和平讨论会,阿富汗各界人士都可参加,共同寻求实现阿和平的办法。
告别代省长,我们穿行在大街上,忽见迎面一处墙壁上写着一条醒目标语:“解除各派武装,实现持久和平。”这条标语不正道出了千百万阿富汗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吗?
                   (本报伊斯兰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