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气象观测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的气象观测技术
中国气象事业是国际上少数几个发展迅速的国家之一,目前的气象观测站网都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发展起来的,25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40多个天气雷达站,分布在高山、海岛、荒漠、草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气象观测台站网。此外,还在南极建立了长城、中山两个气象观测站。近几年来,中国还开展了大气本底污染的监测工作,在全国已建了三个区域性的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在青海的瓦里关山,正在建设全球第一个大陆型全球基准大气本底观象台。此外还建成了由81个观测站组成的酸雨监测站。
从60年代开始,中国的气象观测仪器就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此后,中国陆续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测风雷达、测雨雷达、自动气象站等一系列探测和接收工作。8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气象观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手工计算、编报方式开始被先进的计算机所取代。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中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两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成为世界上能自行研制、生产、发射、运行管理和应用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和预测工作,经批准,国家气象局组建国家气候中心,开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争取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拟建的世界区域气候中心网络中的亚洲区域气候中心。
      (1994年第12期《宣传手册》国佳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