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减灾呼唤国际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2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减灾呼唤国际合作
志凯
近期报载: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等国相继发生地震;罗马尼亚先是大旱,后遭暴风和暴雨;埃塞俄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尼日尔等二十多个非洲国家旱灾肆虐……灾情消息接二连三,而且就发生在五月底刚刚闭幕的世界减灾大会之后,读来令人恻然。
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世界减灾大会上,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灾情调查报告表明:从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九二年,世界上共发生了干旱、疫病、地震、饥馑、火灾、洪水、虫害等十五种大灾害一千五百三十一起,三十年中增加了两倍,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了四倍;大灾害呈上升趋势,且百分之九十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严峻的事实向人们昭示:扭转这一趋势、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减灾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
诚然,要对付和战胜灾害,主要还是依靠有关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自力更生,提高减灾和抗灾能力,但有效的国际合作同样不可缺少。在减灾问题上,世界各国都负有责任,发达国家尤其应作出更大的努力。为何重灾通常都频频肆虐于发展中国家?世界减灾大会的分析是,贫穷在发展中国家“造成面对灾害无力应付的脆弱结构”。而这一“脆弱结构”的形成,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上看,都与发达国家有关,此其一;其二,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在发展,各国交错的利益关系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一国遭灾,绝非他国之福;其三,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切的问题。发达国家在减灾抗灾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减灾抗灾能力,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好事,而且最终也将惠及自己。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考虑,横滨会议通过的“减灾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国际社会应优先对发展中国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防灾减灾方面提供合作。这无疑是会议取得的一项积极成果。但人们由此不禁想起八十年代初联合国召开的“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那次会议通过了《八十年代纲领》,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为这些国家人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最低生活水平,用意是好的。然而,《八十年代纲领》执行十年来,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最不发达国家的数目由原来的三十一个增至四十多个,平均每年就有一个发展中国家沦为最不发达国家,实乃国际社会的极大不幸。人们应从中引出必要的教训,在国际减灾行动中加强有效的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要重蹈《八十年代纲领》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