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十二天的“神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2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十二天的“神话”
刘鲜日郑赞朴王桂生
事情发生在几个月前。
湖南零陵卷烟厂厂长兼党委书记武俊瑶突然南下昆明,来到昆明船舶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室,恳请昆船公司为卷烟厂以最快的速度改造一条制丝生产线。武俊瑶心里明白,这条生产线只能在15天内完成改造,否则,企业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15天?昆明船舶公司负责人望着武俊瑶打了个愣,能行吗?这位负责人心里直犯嘀咕:不错,公司的技术实力、生产设备和信誉在国内是小有名气的。就在前不久,我们还为国外另一家企业安装了一条同样的生产线。可从设备制造到安装调试完毕,得足足花上半年时间呀!
“搞市场经济,需要信誉,需要效益,也同样需要奉献精神。”在领导班子的务实会议上,昆船公司负责人说了这番话,然后坦诚而坚毅地向武俊瑶伸过了援助的手。
几天以后,昆明船舶公司遴选了36名精兵强将,登上了北去的列车。他们来不及放下行李,便紧张而有秩序地拉开了生产线改造的战场——排卸、装机、改线……5000多平方米的制丝车间,大吊车、小叉车,新旧设备遍地铺开。“一二,加油!嗨哟,嗨哟……”3天以后,打叶线旧设备移位完毕;两天以后,打叶线新设备安全就位;一天以后,新设备调试成功,叶丝改造线就位,梗线设备全部移位。
然而,就在人们夜以继日紧张会战之际,新问题出现了:刚浇上水泥,却下起了绵绵细雨,梗线设备无法到位,接线、调线都不能进行。昆船公司总指挥周用贵心急如焚,卷烟厂厂长武俊瑶、副厂长黄远镜、陈东平都赶来了,“全国百家税利大户不能因此蒙受损失!”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
毛毛雨足足下了三天,当大家用尽一切办法时,水泥也就干了,所有设备迅速全部就位。终于在第12天,一股电流通过,带动了全线各个部件,全新的制丝线吐出了黄灿灿的烟丝。
成功了,一条通常要半年才能完成的新线改造,只用了12天。这个“神话”产生的效益是:零陵卷烟厂年创利税在原基础上净增25%,达到一个亿。
卷烟厂领导和昆船公司负责人的两双握别的大手分开时,昆船的一位工程师说了一句话:“市场经济并不是唯利是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