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教授暮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授暮年
周自牧
学有所长的人们,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所长。
我的这一感慨,是最近的一件新闻引出来的。
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有个老教授协会,入会的教授、研究员已达5000多人,涉及几百个专业。他们在一起时,事情简直办不完:作学术报告作到了中南海,办研修大学、培训班办到好几个省去,此外还有著书立说、开展科技经贸信息发布与咨询、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
离退休后的失落感在他们中不能说一点没有,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充实、忙碌的。这种忙碌不仅仅是晚年聊以自娱的琴棋书画、钓鱼栽花、遛鸟搓麻,更主要的是一生事业的延续:深化学术研究,整理生平著述、推广科学成果、评说社会热点、培养新进后学……好多人反而更忙了、精力更集中了。他们这是自己返聘自己,或者说,原本就没有离开专业、退出战斗。专家学者的优势,在晚年益发突出了。当今有所谓“高价老头”,真正靠本领为社会倚重的,就是这部分人。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清代“毘陵七子”之一的黄景仁,仅仅活了35岁,他的这两句诗除了艺术的夸张和对诗文的偏爱,确也有一种顿悟,有一种蓦然回首的沧桑感。如若我们把“文章”视为艺术思维、学术思考、经验总结、理论表述的代称,且是呕心沥血之作,那么这两句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一位文史专家曾告诫一些研究生:你们不要现在看着商界、政界的年轻人热闹,就耐不住寂寞。以现代人的寿命,60岁退休后还有一、二十年甚至更长的生命旅途,做学问目前有点困难,是暂时的,克服了这个困难你就有了安身立命之处了。到那时,最充实的还是做学问的。
我相信老专家并无贬低经商、从政者的意思。就当前社会的前进而言,研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艺术以及文史哲的,还是十分需要的,已经走上致学之路的,切莫轻易动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