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新洋农场:田野农工胜工人瑞丽农场:兴办实体解困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4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洋农场:田野农工胜工人
瑞丽农场:兴办实体解困境
本报讯位于苏北沿海的江苏省新洋农场,发挥自身长处,围绕市场大力发展农业,农业经济连年大幅度增长。去年全场农业经营利润达到1552万元,与1978年相比,年递增27.8%;劳均创利润10703元。田野里的农工胜似工厂里的工人。
近年来,新洋农场的领导看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一家一户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伪劣种子泛滥,农民买种难就是一例。他们决定利用自身现代化水平高、土壤质地好的优势加速良种基地建设。他们先后同省农科院、南京农大、江苏农学院等省内外10多家科研院所挂钩,争取他们在这里建立良种繁殖示范基地。近年来,农场每年繁育推广良种十多个。去年良种增产部分增加效益150万元。目前,该场农技人员比例已超过发达国家。良种基地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体系。今年夏粮考察会一次就预订良种300多万公斤。(裔兆宏)
本报讯云南瑞丽农场大胆探索,锐意改革,1993年组建为瑞丽经济技术实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短短一年时间就收回国家投资的90%。
瑞丽农场是农垦系统的一个有35年历史的国营农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农场经济发展步子慢下来了。1990年以来,农场累计亏损达1000万元,整个农场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1993年初,新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要“稳住一产,促进二产,发展三产”。他们抽调25名机关干部领办经济实体,自行创收解决行政经费120万元。在职工内部按规定条件和范围折价转让橡胶林、茶园、咖啡园给职工,使其真正成为家庭农场的主人。同时鼓励科技人员领办、承包、租赁国有经营性项目和开发性项目。1993年当年就扭亏为盈。              (赵学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