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5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苏荣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一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往往只注意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应的一面,而忽视不相适应的一面。诚然,“第一次中国革命”的成功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摆脱了腐朽社会制度的桎梏而获得大解放,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社会基本矛盾仍然长期存在。我国原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虽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时期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它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甚至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小平同志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根本性改革。“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第二,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有的同志认为革命是“质变”,改革是“量变”。这是没有注意到质变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诚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但改革也不是在原有体制内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调整,而是对原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就社会制度而言,改革是一种量变过程;而就具体体制而言,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一种质变过程。
既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两次革命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两次革命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两次革命是同一中国革命的两大阶段。所谓“第一次中国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次中国革命的胜利,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一个备受欺凌、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是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伟大革命。然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并没有结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第二次中国革命”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说前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么,后者就是这万里长征的第二步,其路程更长,意义更伟大、更深远。
第二,两次革命都是深刻的社会变革,目的都是为了消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两次革命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次中国革命”,第一次理论上的飞跃,我们党举起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第二次中国革命”,第二次理论上的飞跃,我们党举起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这同样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成果。今后的改革,也必须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
两次革命又有根本的区别:
第一,对象不同。“第一次”是对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适应或严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形式。前者是改制度,后者是改体制,维护制度、完善制度。
第二,性质不同。“第一次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是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性质是对抗性的。“第二次中国革命”,虽然也是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因此,第二次革命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西化;而是“转入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是在“第一次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第三,任务不同。“第二次中国革命”的任务总的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体说来:一是要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精简机构,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相应地进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体制的改革。
第四,方法不同。“第二次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显然不能像“第一次中国革命”那样,采取急风暴雨式的革命斗争形式。小平同志说,“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这就是说,也决不可用大规模的政治运动的方法。改革已经并将进一步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已经并将进一步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但是,这种变化是非爆发式的,总体上表现为逐步前进、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这种过程的实现,不需要也不允许出现剧烈的社会震荡。相反,改革需要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需要排除一切导致社会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确保改革有序地进行。因此,改革作为“中国第二次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国人民的头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的新鲜经验,整体推动,重点突破,健康发展。
第五,经验不同。第一次革命,有苏联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第二次革命“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全靠我们自己去探索、去试验。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正是因为改革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伟大试验,所以,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工作要细,作风要实,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