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今日沙石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5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今日沙石峪
赵兴林岳树存
入夏了,久旱不雨的河北遵化市依然满目生机。我们来到这个曾因“青石板上创高产”而名闻遐迩的沙石峪小山村时,第一个突出感觉,是一个“绿”字。
“山下葡萄满架,山间果树缠腰,山上松柏戴帽”。眼前绿景,被沙石峪人用一句顺口溜述尽。这层次分明的植被,显示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也抖落出沙石峪人的勤奋与智慧。
刚进村,热情的老乡递过一把甜杏,咬一口顿感汁甜、肉嫩,满颊生香。遮天蔽日的果树下,牛肥,猪壮,农舍瓦红墙白,景象宜人。
“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旧沙石峪,如今“层层梯田绕山转,潺潺渠水满山流”。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村的变化比以往快多啦。”村支部书记阎福忠,唠起村里的新事儿,声气儿像60年代开山凿石般叮当响。他说,自80年代初,村里便因地制宜,植树种果,眼下已种果树8万棵,人均近百棵。一年水果产量,超过百万斤。
沙石峪人付出过“万里千担一亩田”的艰辛,到70年代末,耕地扩大了1/3,土壤层垫厚了一倍,粮食产量过了“黄河”,可人均收入只有168元。如今,村里办起了采石厂、食品厂和化工厂,地里果粮并举,许多农户还养起了黄牛,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350元,今年全村产值预计又可翻番,已被周围村视为“小康”。
向科学技术要效益,是沙石峪人的新追求。在葡萄生产上,采用生长激素调节技术和新法修剪,就使一坡葡萄早熟丰产,一年增收近20万元。
经济一直升腾,民风却依然淳厚。多年来,近千人口的沙石峪,居然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计划生育,完成得干脆利落;征粮交税,一天内准保结束。
阎福忠向我们透露,眼下,沙石峪人又在琢磨一个大计划:利用本地富有的白云石,建个大型氧化镁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