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别再干贻害子孙的蠢事——潼关采金区域环境污染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别再干贻害子孙的蠢事
——潼关采金区域环境污染调查
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徐国柱
陕西省潼关县境内的小秦岭一带,黄金储量十分丰富。20年来,国家、省、县三级分别在这里兴建金矿,有序地开采和冶炼黄金。到1993年,潼关县已跃入全国产金大县行列。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如今的潼关成了形形色色淘金者的角斗场。
黄金资源流失严重
6月16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陕、陇、晋等十几个省的采金者聚集在小秦岭,摆开了从矿石出山到成品金出炉、商品金出手的产、供、销“流水线”。
这里的采金热从1984年起几度升温,至今居高难下。国营、集体、个体齐头并进,并行着依法将黄金上交国库和非法将黄金私下出手的两条渠道。
触目惊心的污染
由于个体采矿者提取技术落后,冶炼黄金所产生的汞、氰化物直接污染了地表、河流和空气。数字表明,潼关境内的地表和大气中汞瞬时浓度超标2倍,氰化物最高超标达4.6倍。
据测定,潼关县境内的7条河流如今全被污染,汞、铅等有害重金属超标,有的超标达90%以上。原本清澈见底的7条河流,如今或浊浪滚滚,或异味刺鼻,成了人见人怕的害河。
无序滥采对植被、森林以及地表的毁坏,更是触目惊心。在5公里内的浅山区,森林大部被采金者砍光,中部山区被毁坏的林草达50平方公里。从山口到半山腰到处是淘金者搭起的层层叠叠的营帐和各种生活、生产的废弃物。
有恃无恐的违法者背后
潼关县的党政领导倾全力想改变眼前的严重态势,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每次清山整顿过后采金者又故态复萌,甚至比原先来得更疯狂。潼关县的同志悄悄告诉记者,我们小小的七品县,能有多大权力?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用各种方法来对付政策和法律。有的人甚至请来很硬的后台,使本来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
齐抓共管治理源头
尽管整顿采金秩序难度很大,但潼关县的党政领导决心也不小。他们认识到,要制止潼关县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必须从滥开金矿、个体土法冶炼黄金的污染源头抓起。他们把污染的治理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之中,并建立起以法制为中心的运行机制,严格批准开矿手续,坚决刹住滥采歪风。
此外,他们着手营造黄河防护林带、兴建塬畔林带,在浅山区造林3万亩,还推广汞回收和钠盐处理氰化物的技术,变害为利,力争在三到五年内使大气、地表、水达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