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用汗水重建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7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用汗水重建家园
本报记者刘水明
7月12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告别寄居了12年的突尼斯,返回故乡加沙定居,从而结束了长达27年的流亡生涯。此前一个星期,阿拉法特和12名自治政府成员在杰里科庄严宣誓就职,标志着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正式开始运转。作为众望所归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担负着领导巴勒斯坦人民重建家园、并最终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崇高职责。
从最后一名以色列士兵撤离加沙算起,已将近两个月时间。由于巴以双方的有效合作,加沙和杰里科的民事权力平稳交接;巴勒斯坦警察的进驻基本顺利;数以千计的被关押巴人喜获释放;加沙和杰里科的治安并没有出现失控局面,社会秩序渐趋稳定;阿拉法特的回归赢得了绝大多数巴勒斯坦人的盛情欢迎。7月4日,以色列国会以56票反对、46票赞成、1票弃权,再次否决了利库德集团因拉宾政府允许阿拉法特返回而对它提出的不信任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巴以双方支持和平的人愈来愈多。
万事开头难。自治初始,加沙和杰里科百废待兴。以加沙为例,面积365平方公里,人口约9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27年来,加沙人口翻了一番多,却没有增建一间校舍,没有新添一张病床。长期的军事占领,迫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生活无着落。加沙没有像样的工厂,95%的企业只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80年代以来,由于以色列扩建定居点和其他军事设施,加沙的耕地面积减少了50%,余下的农田也大片荒芜。城市公用设施年久失修,濒于瘫痪。加沙经济凋敝,失业率高达60%。因此,尽快医治创伤,振兴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巴自治政府的首要任务。7月5日,阿拉法特在杰里科主持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在加沙和杰里科两地建设3万套民宅,创造2.5万个就业机会,以解燃眉之急。粗略估算,若干年内起码要投资上百亿美元才能完成加沙的基本建设。
巴以和平协议签署后,国际社会承诺今后3年向巴自治政府提供24亿多美元援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并决定今年内提供7.2亿美元,但巴自治政府仅启动资金就需1.8亿美元,9000名巴警察一年的开支需1.6亿美元。由于世界银行和西方主要援助国与巴自治政府在援助资金的支付形式、使用范围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意见不一,援助资金迟迟不能落实。据巴方宣称,今年7.2亿美元的国际援助,现在真正到位的还不及1/10。资金短缺,财政危机,是巴自治政府当前面临的最严重挑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阿拉法特在各种场合呼吁主要援助国信守诺言。
阿拉法特的及时回归,将使加沙和杰里科重建的轮子转动起来,并为其他问题的逐步解决创造条件。加沙地区巴勒斯坦舆论界表示,重要的是我们摆脱了军事占领的梦魇,挣开了它的羁绊。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汗水和信念建设家园,建设新生的政权。
(本报开罗7月1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