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热浪席卷绿茵的时候——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回眸(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7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世界杯热线传真

  热浪席卷绿茵的时候
——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回眸(上)
本报记者汪大昭
1994年之夏,五大洲足球运动的杰出代表来到美国,在绿色的地毯上纵横驰骋,尽显其能。7000多名新闻记者、100多万名各国赴美球迷和300多万人次现场观众,紧密注视着从东海岸到洛杉矶9个赛场的动向。52场交锋,528名球员是主角,全世界的电视观众数以百亿人次计。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让人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喜大悲。
世界杯赛留给人们咀嚼的东西,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当大幕开始松落的时候,当24支球队已经有22支与金杯无缘的时候,回味50场角逐与预测谁是最后胜利者,成为方向相反的两项议题。巴西和意大利队手中握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有权对前一议题作出评说的则是全世界的行家和球迷。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没有任何竞技项目能像足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严密的管理方式和健全的规则与赛制。但是,改革的种种尝试在64年的世界杯赛历史上始终不断,也许这正是世界杯足球赛长盛不衰的缘由。
80年代以来,重守轻攻的乌云第二次笼罩着世界足坛。如果说,50年代末期开始的第一次稳守浪潮,可以通过巴西等队自身战术和阵型的演变来抑制,那么,90年代高度发展的足球攻防能力和战术趋向,就必须由竞赛规程和规则等方面的改革来扭转。国际足联颁布了禁止守门员接回传球、禁止背后铲球伤人、从重处罚得红牌的球员、使用录像纠正判罚、设立教练指挥区域等若干改革之举,而本届大赛实战表明,这些措施并不都受到欢迎和赞同,公平竞争和攻势足球仍然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不小差距。
最有实际意义的分组赛3分制,对促进进攻的作用还不及增加出线形势复杂化的作用明显。俄罗斯一战获得6个廉价的进球,照样被淘汰。挪威队在美国只踢进一球,积分同样达到了4分的及格标准。阿根廷队和比利时队连胜两场,积6分,只排在小组第三。多进攻未必多进球,多进球未必多积分,这是足球大赛的特质。
罗马尼亚队和保加利亚队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其实没有一场占据主动,但反击的成功率表现出队伍的成熟。巴西队用28次射门才迈过瑞典队,走进决赛场。美国队的死命周旋,也让巴西队如遇铁壁铜墙。在成功的稳守突击战术与乏味的死守求和打法之间,虽然不难划清一道界限,但国际足联的专家们找不到表明态度的办法,不是将前者一并纳入不可取之列,限制了多样化风格的发展,就是使后者得以合法合理地堂皇入围。
足球需要“海外兵团”
中国体育界近年来十分恼火“海外兵团”,偏在自己的强项上帮助他人,回过头来斗同胞。而世界足球运动的职业化,恰恰是冲破国界实现的。
本届出赛的24强之中,绝大多数队伍都由在欧洲或南美俱乐部踢球的球星担当核心。不参加“海外兵团”的有欧洲俱乐部体制最发达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此外就是沙特阿拉伯和希腊。“海外兵团”犹如足球运动深造的高等学府,培养出一流的足球人才。参加本届比赛的球员中,有44人在意大利的俱乐部里效力,可以组成4个阵容。在西班牙踢球的有45人,在英格兰踢球的有34人,还有31人在德国踢球,世界杯赛上的“海外兵团”共有181人,约占球员总数1/3以上。
诚然,足球出口国普遍存在大赛前组队和集训的难题,“海外”球星归队并非个个是好汉,但这些人对本国足球运动的推动是不可否认的。1985年,尼日利亚少年队在北京夺得首届世界17岁以下青年锦标赛冠军。现在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尼日利亚国家队中,除3人在本国踢球,其余19人都“考”进了欧洲各国俱乐部。对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良好身体素质的非洲运动员来说,加盟“海外兵团”已经成为报效祖国的必经之路。当欧洲人惊呼非洲雄狮十分了得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为人家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本报洛杉矶7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