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影星们的幸事——谈《当代中国影星系列专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0
第8版(副刊)
专栏:

  影星们的幸事
——谈《当代中国影星系列专辑》
安地
树立和培植影星,是现代电影业必需的经营手段。电影明星与电影业在本世纪初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即使在没有“市场经济”、“电影市场”一类概念的50年代,周恩来总理也曾亲自指示评选出“新中国22大影星”,并在观众中大力宣传。如今,尽管我们的电影体制正经历着来自各方的猛烈冲击,但中国电影的终极目标仍是一代电影人心中的缪斯女神,中国观众依然需要自己的明星。一部系统地介绍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电视系列专题片《今夜星光——当代中国影星系列专辑》,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部既适合广大观众的兴趣口味,又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电视专题片。
近几年,一些媒体不知自持,竞相参与“炒星”。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竟让什么某星的血型、星座以及与谁“拍拖”之类莫名其妙的鸡毛蒜皮充斥报端。而《今夜星光》远非这类“炒星”之作。其在选择拍摄对象时,视野是宽泛的。既有在当今电影市场上风头正健的红星如姜文、葛优、巩俐、李雪健、王志文等,也有在艺术片的表演上多年来默默耕耘的演员如李保田、陶泽如、潘虹等。但编导者在把他们现诸荧屏时,品评与介绍的标准是统一的,那就是对电影表演艺术以及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通过主持人对每一个影星的每一个提问以及每一个专辑所选辑的各方面资料都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
这部专题片从一个较高的电影史的角度来把握今天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把握那些求索、苦乐其中的当代中国影星。编导没有囿于某个演员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和辉煌与否,而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他或她对于中国电影的某一风格、某一品种所做的贡献和甘苦。对电影界的人们来说,这部专题片的编导虽是“圈外人”,却可谓“得失寸心知”。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这部系列专题片对当代中国电影史也具有一定的资料保留价值。
《今夜星光》在介绍每一个影星的时候,都着意营造一个契合演员气质和个性的访谈氛围,充分利用演员善于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特点,辅以轻松、恰当的话题引导着对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身世经历娓娓道来。每一辑向观众展示的都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在介绍陶泽如的一辑中,主持人伴随着主人公徜徉逡巡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玄武湖畔,六朝古都的文化气蕴在烟雨迷蒙之中跃然而出。主持人问陶:眼下演艺界的人纷纷投聚文化气氛活跃的北京谋求发展,你没动过这方面的心思吗?陶泽如抬头北望:“除了一些客观上的原因,主观上我想,还是和她保持一定距离更好,这种距离可以使我对她有更丰富的向往……何况南京也有我割舍不掉的东西。这样我不就两头都占着了吗?”这段饶有散文蕴味的镜头将主人公的深情与自持含蓄而又恰当的表现出来。
对许多观众来说,有时欣赏一部电影和欣赏这部电影中某个演员的表演几乎是一回事。适当地了解我们所喜爱的演员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了解一些他们周遭的身世经历与我们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他们对艺术、人生的感受,这对提高我们对电影的欣赏能力,对提高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都是有裨益的。可以说,电视系列专题片《今夜星光》对影星们、对观众都是一件幸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