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欢聚在民族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4
第3版(“远南”运动会专页)
专栏:

  欢聚在民族园
曹跃进
7月3日,霏霏细雨给炎夏的北京带来几分凉意。
刚刚开园不久的中华民族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正在北京备战“远南”运动会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和已在北京进行了15场报告演出的“远南”运动会巡回报告团。同时来的还有台北市原住民歌舞艺术文化服务团。
来自凉山的彝族姑娘莫瑟阿芝挽着盲人演员史静的手走进联欢会场——台湾美食大观园,这是联欢之前的第一个“我们同行”的具体形象。锣鼓敲起来,乐曲奏起来,舞蹈跳起来。身着银袍的景颇姑娘们唱着敬酒歌,将一碗碗迎宾酒捧给来宾;台北原住民的头人一边诵着箴言,一边喷酒向大家祝福。联欢的序曲便是热情的歌声和热烈的掌声。
“远南”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郭建模致辞说,“我们同行”是残健同行,是民族同行,是海峡两岸的同胞同行。寥寥数语道出了此次联欢的意义。
一对聋人青年的舞蹈《北风吹》博得了全场的喝彩。一个盲人青年唱出“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时,全场观众一齐击节相和。一位来自西双版纳的傣族姑娘边鼓掌边说:“了不起,他们真了不起。”《神树》是台湾歌舞,在肃穆的歌声中,观众们仿佛听到了先人的启示,神将与人共舞——我们同行。
苗族的芦笙吹起来,佤族的木鼓敲起来,侗族的舞蹈跳起来,傣族姑娘向观众抛出了象征爱的彩包、播洒出象征吉祥的福水……
联欢会从一个高潮走向另一个高潮,排湾族的情怀、阿美族的好客、布依族六月六的风情、苗族大歌的欢快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
歌和着舞,舞伴着歌,演员和观众排成一条长龙在大厅中穿行,最后,歌舞融会成欢乐的海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