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7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学术动态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综述
陈志尚
由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不久前在深圳举行。到会的有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教授。会议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结合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经验,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人们价值观念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学者们在发言中指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是人们社会存在的反映,它集中体现了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在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这就是说,广大干部和群众都以建设社会主义为价值理想,以是否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为处理和评价各种社会事件和人的行为的价值尺度,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即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两句话是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同时也是体现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高价值判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还一再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从理论和实践、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全面的、正确的阐明。
会议分析了我国人民价值观念的现状。学者们一致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普遍改善,大多数群众摆脱了贫困,开始从温饱奔向小康,广大人民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主流。但同时,也必须正视,一些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怀疑甚至否定。有的学者在发言中指出,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存在和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由于:一是已往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问题。诸如:一手硬、一手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一度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蔓延;由于转制时期如何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验不足,宏观调控一度滞后等各种原因,一些地方和部门产生了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平均主义、脑体倒挂等分配不公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一部分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存在着不顾质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等等。这一切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很多个人利益,引起群众的不满。
有的学者则指出,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重组,说到底,人们物质经济关系的变化,是价值观念分化,多种价值观念长期存在的客观基础。
学者们认为,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相应地,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进步。
学者们也指出,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和其他剥削阶级影响将长期存在,总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朽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这些年来,我们有些地方、有些单位,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抓得不紧,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出现了投机、诈骗等消极现象。这一切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矛盾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阻力。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建设方面承担着双重任务,既要促进观念更新,又要反对观念复旧和倒退。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社会精神文明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抑止各种落后的价值观念的蔓延和消极影响。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是这次研讨会的一个热点,争论的焦点是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学者们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它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主张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应关心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正确结合;当个人同国家、集体在利益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各个群体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同整个社会即国家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前者应服从后者。
一些学者指出,针对已往在宣传和实行集体主义原则时,片面强调集体,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左”的错误,今后确实应注意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是如何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决不排斥个人,恰恰相反,它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国家、集体应该充分重视和关心个人利益,为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很多个人直接或间接成为市场的主体,因而也有利于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实现个人的价值。但我们实行的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因而要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强调个人价值时,要注意防止另一种片面性,即夸大个人,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把社会价值归结为个人价值,模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界限。如果完全以个人为出发点、中心和目的,同个人主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的价值导向只能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不同于已往社会的一个特点在于它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选择和创造的。因此,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尤其如此。价值观属于指导思想中的核心部分,直接构成人们行为的动机。因此,在当前改革、开放、转变体制的新形势下,更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思想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反腐倡廉转变社会风气的需要,是培养一代“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