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情透纸背感人肺腑——读《宝岛在我心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8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情透纸背感人肺腑
——读《宝岛在我心中》
·欧阳忠·
前不久,北京举行过“宝岛在我心中”征文的颁奖仪式,眼下,我便有幸读到显示这次征文成果的优秀征文集《宝岛在我心中》(华艺出版社出版)一书。
由全国台联和《瞭望》周刊联合举办的“黄河杯——宝岛在我心中”征文,历时一年,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华人作者的大量来稿。集子中的50余篇文章,绝大部分都是获奖的优秀作品。这数十篇佳构,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有着“寻根”的思想内涵。尽管征文题材不同,表现手法各异,但却一致表达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宝岛永远在我们心中;两岸同胞和全球华人团结起来,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奋斗!
散文崇尚真实与朴实。因此,当我读到集子中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写的《隔岸焚香哭母亲》,北京清华大学教授钱易写的《难忘的经历,浓郁的亲情》,以及铁道部武昌车辆工厂子弟中学教师汪栗写的《四十年织就的一件毛衣》等文章的时候,便不能不被这些文章讲述的两岸亲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充满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深深感动。
只因为台湾当局设置的人为障碍,1992年初,张克辉先生的母亲在台逝世,作为长子的他虽经多方努力,仍不能赴台奔丧,只能“隔岸焚香哭母亲”。多么揪心的人间悲剧!
第一位赴台探亲的钱易女士,在台湾和暌违了40年之久的父亲、“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仅仅团聚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来自当时台湾当局的压力而被迫提前离台,哪知这一别竟成了与父亲的永别。多么痛苦的骨肉分离!
汪栗先生的《四十年织就的一件毛衣》,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这篇文章以“毛衣”为线索,用平实的白描手法,讲述了母子分别40年之后在老家湖北应城相聚的一段故事。建国前夕,母亲为儿子编织一件毛衣,由于历史的不幸,经过整整40年,这件毛衣,才最后在台湾织就带回来穿在儿子身上。这其间,该织进了多少痛苦与思念!难怪当汪栗先生的母亲亲自把这件毛衣穿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忍不住眼泪直往外涌!”读到这里,我也不禁潸然泪下。人们经常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读汪栗先生的《四十年织就的一件毛衣》,使我更深刻地悟出了这句歌词的真正含义。
《宝岛在我心中》一书里的许多文章,都堪称是饱蘸血泪的文字。全书洋溢着两岸同胞间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友情。读后,不能不使你更加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从而决心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兴盛积极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