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机械工业增产节约中的两条原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0-26
第2版()
专栏:

机械工业增产节约中的两条原则
机械工业各企业通过增产节约运动,应当实现两个目的:第一,在现有基础上,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再加提高,为明年生产的进一步增长创造条件。第二,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增加上缴利润,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这两个目的必须同时实现,才能算作全面地完成增产节约任务。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各个企业的全体职工,首先是各级领导同志,必须紧紧地掌握住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坚决推行作业计划,以作业计划为手段,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第二,增加生产必须增加收入,做到按期或提前、按计划并且力争超额完成上缴财政任务。
为什么必须掌握和怎样掌握这两条原则呢?
首先,机械工业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历年都有巨大的增长,但潜在的生产能力仍然很大,没有很好的发挥。表现在:工作的计划性不足,生产还很不均衡,时松时紧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组织在很多企业中还不健全,或者还极不合理,因而劳动生产率还不高。技术管理薄弱,许多重大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产品质量还不能保持或达到应有的水平。许多产品的成本还很高,资金周转迟缓。这一切构成了企业的管理情况还很混乱,生产能力的发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工厂中普遍存在所谓“七待”:待任务、待图纸、待材料、待工具、待设备、待人力和待动力。因此,设备利用率很低,劳动效率不高,成本高,废品多,质量不好。据四十四个工厂今年七月份的统计,按两班计算,设备利用率平均只达百分之六十一点七;据九十二个工厂上半年的统计,工人停工和缺勤共达一百三十多万工作日,相当八千八百多人半年没有生产。这就是机械工业生产上当前存在的严重问题,把这种混乱状态逐渐加以克服,使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无疑将是最大的增产节约。
今年夏季,各企业以加强计划管理、推行作业计划为中心工作后,生产管理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善。许多企业都以产品为对象,调整了车间劳动组织,实行了联合工段和联合小组;计划与调度工作制度,已经和正在建立;生产和实际脱节的现象正在逐渐克服;在制品的流动情况,也开始能够掌握,不少车间已大体做到了心中有数;适应作业计划要求的统计、记录制度,工作服务制度,设备检修与技术安全制度,以及产品检验,材料和工卡具的供应等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许多企业的生产效率,都已提高了。这些成就说明,通过作业计划的推行,生产正在增加,浪费正在减少。因此,克服各种困难,把作业计划坚持贯彻下去,是完全符合机械工业改进管理上的需要的,同时也是完全符合增产节约的要求的。
如果不是把改进企业管理和增产节约结合起来,而是撇开作业计划,用突击的方法,去搞增产节约,虽也可以收到某些增产的效果,但势必使企业已有的计划管理基碍和生产的正常秩序遭受破坏,劳动组织和制度被打乱,一切后备力量将被无计划的消耗,这对生产的发展前途来说,显然是十分有害的。为了突击出成品而消耗在制品和部件的合理储备量以后,再继续生产就困难了,结果会形成一个月突击,两三个月没事干。由此可见,离开加强计划管理的其他做法,特别是突击的方式,对于机械工业的发展来说,将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必须坚决防止。
增产节约运动开始以来的情况业已证明,凡是掌握了上述原则的企业,都已显示出成绩。例如沈阳第三机床厂,在制订增产节约指标以后,首先总结了过去作业计划执行的情况,发现作业计划的先进性不足和在制品过多,是障碍生产的主要问题后,就把增产节约措施计划的要点订为:压缩在制品,提高生产量,改善装配车间的劳动组织,实行平行作业线。执行的结果,装配周期已由十七天缩短为十五天,每缩短一天即可增产五台机器。
但也有若干企业,还没有明确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出:“究竟应当以增产节约为中心呢?还是应当以计划管理为中心?”这种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提法是不对的,应当迅速纠正。
其次,机械工业的生产,尚未和原材料的供应特别是产品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有些产品虽然需要,但原材料供应不足;有些产品则缺乏销路,以致有相当数量的积压。因此,增加生产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如果不加区别地实行增产,就可能因某种材料缺乏,不能装配完整的产品而积压大量的在制品,另一些产品尽管增产出来了,但增产越多积压越大,不但增产的利润不能上缴,还会把已经实现的利润,都贴补进去,这就和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原则,背道而驰了。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故应明确认识增加生产必须增加收入的原则,以这个原则作为考核增产节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那种只注意增加生产总值和商品总值,忽视能否实现利润和按期上缴财政任务的做法,是违背增产节约的精神和目的的。
为此,就应当根据供、产、销结合的情况,把现有产品加以分类,有区别地规定其增产节约的方向,按照机械工业当前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产品:一种是可以尽量增加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应是有销路、有材料,成本大致合理,增产后可以实现利润。一种是有控制的增加生产的产品,即销路有限或材料供应有限,增产计划即应规定在一定数量之内,避免增产过多,造成积压。一种是维持原计划,不增加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销路不畅,或已有少量积压,但业已投入材料,可以维持原订生产计划,或如某些新产品,虽有需要,但因操作技术尚未熟练掌握,管理费用很大,因而售价远低于成本,也不宜增加生产。再一种是应当减产的产品,如式样老旧和无法销售,已经大批积压的,就应妥善组织减产及改为其他产品。
目前,增产节约计划,都已下达到企业,根据各地区已经反映的情况,为了保证增产节约任务的顺利实现,防止可能发生的偏向,机械工业的各级领导同志在工作中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是增产节约计划能否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和能否贯彻执行的关键。这和贯彻推行作业计划,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说,不能把推行作业计划以实现增产节约的任务,仅仅交给某些职能部门去办,必须是厂长亲自领导,动员全体职工来完成。应当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在正确的方向之下,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能充分发动群众,组织他们讨论计划和作出具体措施,任何一个企业在增产节约上,都有其广阔的前途。根据已有的材料,各厂职工已经提出了十几项办法,例如:降低废品率,降低工具消耗率,减少停工工时和台时,提高出勤率,减少事故,安全生产,节约车间费用及各项管理费,缩短流动资金的周转期,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不必要的储备量,改变投料方法,加强废品返修,清理积压产品,清理呆料,利用废料生产副产品等等。这些办法是值得各企业相互参考的。
第二:要在总结过去推行作业计划的基础上,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计划。如果仅仅是自上而下规定了各车间各部门的增产节约指标,及停留在对于指标高低的讨论上,是不能把运动引向正确的轨道上去的。应当检查过去的缺点,找出生产活动中的薄弱环节,编入作业计划,逐步解决,就可以实现加强计划管理与增产节约的目的。例如:在设备上经常发生事故的工厂,就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以减少中断台时;质量严重不稳定的工厂,应着重提高质量;工卡具不能及时供应,造成中断工时过多的工厂,应订出具体措施加强工具车间。总之,要针对本厂的最薄弱的环节,作出具体改进措施,这样就可以把改进企业管理和增产节约密切结合起来。
第三:要反对过分强调专业化的观点,积极开辟产品销路,主动承揽杂活。这是使机械工业的生产和需要进一步结合和达到增加生产的关键。目前,过分强调生产的专业化,是不切合实际的。国家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机械工业有责任来生产和供应,不能单纯以生产管理上的易和难为主要出发点,企业应当有主要的产品,也应当承担杂活,要做到杂而不乱。为此就必须加强各级销售工作,加强宣传,主动找需要部门研究他们需要那些东西,对于杂活不应采取拒绝的态度。与此相适应的材料供应工作也应加强,开辟材料来源,大力处理积压,企业之间互相调济有无,以保证增产的需要,并可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第四:要注意为明年第一季度生产做好准备工作。在今年增产节约中,应同时给明年的生产增长创造条件,不能是今年增产、明年减产。因此,就应当在确定任务,准备图纸、材料、工具及平衡设备和人力等方面,制订具体的计划,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持必要的储备量,靠吃储备量而增产的办法是应加防止的。应抓紧新产品的试制工作,保证完成计划,这是对今后生产最重要的准备。
第五:有些单位开始发生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或只注意增产不注意节约,或宁愿生产原有的某些滞销产品而不愿承担国家急需的杂活,或放松新产品试制工作,或依靠突击,靠提高劳动强度来实行增产等等现象,这些作法都是不对的,应当及时纠正。
增产节约工作,既是应在加强计划管理,推行作业计划的基础上来进行,所以它是一项概括全面的工作,因之企业的领导同志必须掌握计划工作中的平衡方法,照顾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之彼此衔接,互相配合,环绕中心,推动各种工作前进。应把平衡方法视为加强计划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既要动员群众和依靠群众,那么,及时地推广和交流各种先进经验,就应成为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各级领导必须加以充分的注意。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企业应当采取各种必要的和适当的措施,以保障职工的安全生产,要适当照顾他们的福利,要有适当的奖励办法,给予职工应有的鼓励。
机械工业的增产节约运动,已在逐步深入开展,我们深信在正确的方向指导之下,在广大职工的努力之下,必然可以胜利完成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