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何慧婉:我国第一位土家族导弹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29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这里星光灿烂

  何慧婉:
我国第一位土家族导弹专家
郝明安
她从湘西土家山寨走来,她走进了中国导弹专家的行列。
她就是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连续四届推举为理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城镇妇女“巾帼标兵”,我国第一位土家族女导弹专家,战略导弹部队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何慧婉。
她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国科学大会奖,那闪闪发光的两枚二等功勋章,记载了她从军39个春秋的累累硕果。
1936年冬天,何慧婉出生在湖南湘西一户土家族的吊脚楼里。19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北航空学院,随后又转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导弹自动控制系统。五个春秋的大学生活,她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导弹的有关知识和性能,毕业考试她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毕业分配,面对数十个工作环境优越的单位,她却来到这个偏僻、荒凉的刚刚组建的科研单位,从此加入了为我军导弹事业腾飞建功立业的行列。
战略导弹的科研项目,是一项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高技术性能的科研项目,搞科研很难。而对于一名女人,一位为人妻、为人母的女科技工作者的困难就更可想而知了。“青春属于光阴,容颜属于父母,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百折不回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属于自己”。干事业凭的就是这种风格和意志。何慧婉每接受一个科研项目,一天24个小时就全身心与科研紧紧连在一起。她相继参加的多项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她参加研制的“某式火箭布雷车”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科研成果奖,攻关组荣立集体一等功,并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亲切接见。
进入80年代,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战略导弹部队作为重要军事力量,如何使战略导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打得准。有的国家研制一个导弹型号,一般要打十几发甚至几十发弹,才能对导弹精度作结论。而我国受研制经费的限制,战略导弹飞行试验不可能搞得很多,必须在较少的试验后,对导弹射击精度做出科学可靠的评定。
国内学者在评定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我国急需一部军用标准的《战略导弹射击精度评定方法》,作为法规性文本统一研制和使用的认识,并依此作为对外交流的依据。
1988年,部队首长经过认真的研究,决定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何慧婉。这是一项奠基性的工作,标准制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导弹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标准的制定涉及到的专业面广、理论深、工作量大,是多门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何慧婉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不停地奔波在部队、工厂、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她参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编写一部由12项分标准组成的系列标准方案,并使分标准之间有机地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思路在国内首创,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赞赏。于是她组织国内学者对其各个击破,自己也承担了其中三项标准的编写工作,发表了近6万字的论著。其中,为解决导弹射击精度区间估计法这个难题,她查阅了国内所能查到的资料,成功地将侧估计应用于导弹精度评定,克服了历来只用于单侧估计的不合理性,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称赞。
何慧婉带领攻关组的同志们,经过三年奋战,终于完成了长达27万字的论著《某战略导弹射击密集度评定方法》。这项成果,填补了我国军事标准史上的一项空白。1990年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丰硕的果实来不及品尝,何慧婉又选择了《某型号导弹飞行试验抽样验收的规范》的编写工作作为攻关的项目,有人规劝:“那么大年纪了,取得了那么多的成果,还要干,何苦啦。”“导弹部队需要我一天,我就干一天,只要能为巨龙的腾飞做贡献,哪怕一点点,我就要奋斗。”何慧婉如是说。(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