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以新取胜——访山东淄博陶瓷公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

  以新取胜
——访山东淄博陶瓷公司
本报记者刘燮阳
走进山东陶瓷公司展室,仿佛进了陶瓷艺术宫,昔日的“粗、老、笨”产品,一改旧观,换替的是精湛的工艺杰作。这里有造型独特的西式餐具,高贵的象牙瓷具,抽象派的瓷雕,巧夺天工的人物、花卉、飞禽、走兽……
公司总经理王尔孝随手拿出一件抽象派的象牙瓷雕,乳黄瓷夹着细细的斑纹,做工精致,造型独特,似鹿似马。王经理对我说:这种产品在西欧可受欢迎哩!供不应求。
接着,他又拿出一个高档瓷杯,往地下一摔,只听“噹”的一声,茶杯却完好无缺。他笑着说:这是用特种瓷制成的,坚如钢。
近些年来,淄博陶瓷公司每年都要开拓上千种新产品,材质新、造型美、多画面、多釉色,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如多棱餐具、电子音乐茶具、音控光控或遥控灯具等等。
新的产品来自新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奉为高级陶瓷的标准,而淄博地区不产这种生产原料。是从外地进料,还是继续就地取材生产粗瓷器?他们认为两条路都不能走。经过反复研究,他们认为高级瓷不能只有一种模式,应当多样化。“薄如纸”、“白如玉”固然很好,但也不能排斥“红如嫣”、“坚如钢”……冲破了这种传统观念,淄博人大胆革新,大胆创造,利用当地的原料,研制出一系列新的高级瓷种,计有以骨粉为主要原料的骨灰瓷,以石英为主要原料的高石英瓷,以滑石为主要原料的乳白瓷、象牙黄瓷、鲁青瓷等。各种瓷种,各具特色,或以质细胎薄、娇嫩明快见长,或以色泽美观大方取胜。
对旧工艺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是淄博陶瓷后来居上的一条重要经验。过去,陶瓷工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只重视手工技艺,忽视采用先进技术,靠手工制坯,靠太阳干燥……早在60年代,他们就开始技术改造,近些年来更是不断革新,先后引进消化吸收了德国的先进窑炉、英国的莫来石高温窑炉、瑞典的陶瓷花纸生产设备。现在,走进淄博陶瓷工厂,再也看不到昔日破瓦寒窑。崭新的工艺,崭新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使这里工效成倍提高,质量越来越好,成本逐年下降。
大胆选拔人才,创作新的产品是淄博陶瓷成功的另一重要经验。闻名全国陶业的“陶艺三兄弟”在这里一直受到重用。冯乃庄、冯乃藻、冯乃江受家庭熏陶,加之自身努力,刻画各有所长。陶瓷公司对他们的绝技不断加以发扬,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冯乃藻新创作的雕塑“李逵”获得了1993年淄博国际陶瓷艺术展金奖。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创作的“琴心”、“静夏图”、“贝多芬”等几百件刻瓷作品,使许多崇拜东方文明的外国收藏家为之倾倒,并不惜千余美元抢购一件。
在老陶艺家的关心下,一批陶艺新手脱颖而出。1993年,青年刻瓷艺术家董善习随山东经贸代表团出访韩国,他的刻雕表演,引起了轰动。
目前,淄博陶瓷产品已远销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近1亿多件精品出口,创汇达3000多万美元。一位美国客商说:淄博陶瓷在美国很有名气,销路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