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普选后的农村新气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10-27
第3版()
专栏:

普选后的农村新气象
“普选工作好,生产搞美了!”
普选后的陕西临潼县二区,光景到底不一般。选出的代表们,精神饱满地带领群众迎接着增产节约的新任务。渭水两岸,骊山南北,秋收秋播正一刻不停地交叉进行着,冬麦大部下种了,玉米全部入了仓,谷子已上场,棉花也开始采集。在这个紧张的季节里,代表们还带领群众,改变着旧的耕作习惯。他们把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麦地改种了有名的碧蚂一号麦种(去年约占百分之十至二十左右),耧种条播方法推广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麦地里(去年约占百分之三十左右),施肥、药剂拌种、土地加工等都比往年强。最近一场均匀的秋雨后,嫩绿的麦苗已开始出现在肥黑的土壤上,迎风微摆。农民反映:这是普选给咱带来的好处。选出来的代表和干部真管事。普选工作好,生产搞美了。这话不假,拿四乡砖房村来说,全村麦地去年只有百分之二十种碧蚂一号,今年,代表方化亭(贫农),把自己的五百四十斤碧蚂一号调剂给了八户缺籽户,使得全村大部分麦地换种了新种籽。七乡有个代表叫魏志敬,是去年得奖的劳动模范、丰产户,又是互助联组的组长。在九月十五日的乡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和大家讨论如何解决全乡缺乏肥料的问题,以后又带头挖粪坑,推动村子里的人挖了九个,今年计划要挖到十八个;并且说服联组的组员,基本上改变了种麦的撒播习惯,改为耧播密植。在秋收秋播中间,许多垮台、停顿了的互助组,在代表们的推动下,都经过了整顿,从新活跃起来了。七乡流传着一个美谈:西河村的青年女代表李淑贤,协同村里的生产委员整顿了三个互助组,打破了组里“面上不说,心里划圈圈”的不团结状态,建立了计工算账等制度,现在秋收秋播搞得很起劲。群众普遍赞美着代表的新作风。目前,代表们正在和群众研究具体办法,把增产节约运动推进一步。
(亦平)
两件纠纷顺利地解决了
广东省英德县第六区鱼水乡共分为四个片,第三片和第四片交界处有一个很大的鱼塘。土地改革时,这口塘分给了第三片。鱼塘里有许多像小岛一样的土丘,第四片的农民在土地改革后,曾先后到这些土丘上开荒,种了青菜等农作物。第三片的农民认为这是侵犯他们的利益的行为,要求无代价地收回这些新开的荒地。第四片的农民坚决拒绝这个要求,说他们没有捉过塘里的鱼,只是开了荒地,这不能算是侵犯他们的权益的行为。于是,第三片的农民在普选开始的时候,引水入塘,把第四片农民新开的荒地和农作物淹没了。这样,两片农民之间就发生了纠纷。
鱼水乡的乡干部和普选工作队认识到,要做好普选工作,就必须首先解决这个纠纷。于是,乡干部和工作队在宣传普选的意义时,就根据具体情况强调了团结一致当家作主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到群众中,摸清关于这个纠纷的情况。在人口调查和选民登记时,工作队便抓紧教育各村乡干部要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去发动群众解决纠纷。第三片和第四片农民间的纠纷,经过乡干部协商以后,决定:一九五二年开的荒地归第四片,一九五三年开的荒地交还第三片。大家认为这样处理是公平合理的,就分别回到村里向群众进行解释。之后,第三片的农民就主动地把应交还给第四片的荒地交出。第四片许多农民都感动地说:“你们耕完这一造再交还给我们吧!”
另外,鱼水乡和塌塘乡交界处有一座山林。这座山林原是属于鱼水乡的一个地主的。土地改革前,地主把山林租给塌塘乡第八村。第八村的农民就在这里拾柴草和烧石灰。土地改革时,这座山林也就分给了塌塘乡。鱼水乡的农民因此很不满,怕塌塘乡继续侵犯自己的利益。土地改革复查时,在鱼水乡农民的坚决要求下,收回了这座山林。但此后塌塘乡的农民仍然到山上去打柴割草,因而又引起了鱼水乡农民的不满。普选中,鱼水乡乡长黄群
(女)深感人民内部团结的重要,便向群众说明:塌塘乡第八村农民依靠这个山林从事生产劳动,要是失去了它,他们的生活就会遇到困难,我们必须主动对他们让步。经过她说服教育以后,鱼水乡人民一致同意把这座山林让给了塌塘乡。
这件纠纷经妥善解决之后,两乡人民之间的关系就完全改变了。
双邑村变样了
四川崇宁县安德乡双邑村原来是全乡最落后的一个村子,有不少干部闹“小圈子”。
在村基层选举中,结合检查工作,群众对所有干部作了一次认真的鉴别,选举能检讨错误、改进工作的人当自己的代表。如副代表主任黄李氏,以前工作积极负责,就是办法少,对群众的态度有些生硬,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普选期中,她虚心地向大家作了检讨,仍当选为副代表主任。乡农会常务委员宋玉顺,过去总认为村上的事有村长主席管,不能主动地做工作;经检讨以后,群众把他选为代表主任。
普选教育了干部,使他们改变了过去的工作作风。代表主任宋玉顺,首先关心到群众的生产。今年秋天,许多农民认为“猪瘟是命中注定的”。他就和全体干部商量,决定先从条件较好的第五、第九两小组做起,给群众示范;然后干部们分头向农民进行宣传,发动每家都行动起来,开展“洗刷猪圈”运动。
又有一次,村里死了两头耕牛,有的喂牛户由于牛租收不回卖了两头。死了牛的农户没钱买,卖了牛的又不愿买。这时,干部们便及时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小春才收割,大烟又上市,农民不会缺钱。于是,他们就动员群众组织起来买耕牛。宋玉顺自己首先和其他四户合买了一头。在秋收以前,全村新添了耕牛三头,给秋耕作好了准备。
一向被认为落后的双邑村,现在也变了样了。
(蔡成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