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德国老年人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2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德国老年人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徐步青
在德国,90%以上的人退休后可以领取养老金,因此德国老年人在经济上是独立的,而且有一部分人相当富裕。德国有一套较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按规定逐月交纳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退休后均能领取养老金。职工退休后领取多少养老金,取决于他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工资收入的高低。对于那些退休金很低不能保障基本生活的老人,政府有关部门按子女赡养能力、本人资产和收入情况,发给社会救济金。如还有困难,则按有关规定可以享受住房、暖气等补贴。有的老人乘公共交通工具、购买公园和博物馆的门票、安装电话及缴纳广播电视费等均可得到减价优待。
不少老年人退休后精神抑郁,甚至一蹶不振,被称为“退休综合症”。为了减少老人生活寂寞并为他们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德国各大城市和乡村都设有社会福利局,负责解答和处理老年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地方政府、公司、工会、福利机构等在全国共建立了8000多家养老院和几万个老年人俱乐部。养老院一般建在环境幽静的地区,院内设施也较齐全,有健身房、游戏室、阅览室、电视室、手工艺室等。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儿提供一切服务,如理发、洗澡、穿衣、喂饭、吃药打针、推轮椅等。老人俱乐部很受欢迎,从星期一至星期五免费对外开放。在这里可以看电视和电影、听音乐、绘画、聊天、跳舞等。一些大城市还设立了专业俱乐部,如柏林市有一个“传授知识俱乐部”。这使退休老人有了发挥余热的场所,青年和儿童又学到了许多从书本和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除了养老院和俱乐部外,各州大学、专科学校、夜大等都向老年人开放,有的城市还专门设有老年大学。这些老年学员有的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充实和有意义,有的则是想学点新知识,另谋职业或参与慈善机构、宗教团体和街道工作。
德国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也有许多娱乐场所供消遣,但他们中的不少人精神上仍很空虚。五六十年代德国还保持着三世同堂的传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当今父母与成年子女同住的家庭几近绝迹。如今,在德国大街、广场、林荫大道上经常可以看见行动缓慢、步履蹒跚的孤身老人。他们神情恍惚,郁郁寡欢,手中牵着一条狗,这是他们生活中的唯一可靠并不会离去的“伴侣”。回到家中又孑然一身,只能面对狗、猫或鸟絮絮不休地诉说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独居老人一旦生病就更惨了,喝水、吃饭都无人照顾。即使有子女,他们也只是偶尔来看看。
记者认识一位名叫布龙纳的女士,丈夫7年前离开了她。如今她购物、料理家务已很困难。因她无儿无女,平常只能依靠也年迈的妹妹来帮忙。她说,如果有一天我必须住医院,每日高达400马克的住院和护理费叫人难以承担。据统计,目前德国有200万老人需住院护理,但只有45万人入院,因为大部分人无法支付高昂的住院和护理费用。德国人口的老年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预计到201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380万。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看来政府须颇费一番气力。
                     (本报柏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