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千古一书蔚为大观——文物出版社刷印《乾隆版大藏经》纪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2
第11版(文化)
专栏:编著感言

  千古一书蔚为大观
——文物出版社刷印《乾隆版大藏经》纪略
闻吾轩
《乾隆版大藏经》经板天下绝无仅有,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于国宝。而这套经板得以恢复原貌,重新刷印出完整的724函,其中包含着文物出版社的诸多心血。    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
《乾隆版大藏经》又名《龙藏》,是由清世宗胤禛(雍正皇帝)发起雕造的。雍正皇帝自幼博览群书,对佛法倾心膜拜,自号“圆明居士”。他因为明永乐年间于京师刊行之《北藏经》“尚未经精密之校订,不足为据”,发愿重刊藏经。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设“藏经馆”于北京贤良寺,命和硕庄亲王允禄等总理其事。开雕不久,雍正帝便辞谢人世了。继位者乾隆皇帝续举盛业,至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12月15日工程告竣,前后费时4年之久。
《龙藏》按经、律、论和杂藏分类,以《千字文》为序编目,自“天”至“机”共724字,每字一函,每函10册,共7240册,外加目录5册,共7245册。凡收佛典1675部。由于收书浩繁,内容广博,因此对研究佛教史、文化史、中印关系史、地理史、中亚史等弥足珍贵。它是我国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规模也最宏大,无怪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书”!
《龙藏》又是雕板印经。雕板印刷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实物就是敦煌石室所出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宋代产生活字印刷术后,普通书籍多不用雕板印刷,但对一些重要典籍仍采用此法,以示庄重并希望传之久远。《龙藏》共雕造经板79036块,总重约400吨。经板选用上等梨木,近8万块经板无一拼接或有结节。
1987年,在《龙藏》成书250年之后,文物出版社决定重新刷印《乾隆版大藏经》。史载《龙藏》初版仅100部,分送全国名刹寺庙。其后,乾隆、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又先后刷印若干部,总数不超过150部,但至今保存完整者极为罕见。重新刷印《龙藏》势在必行。
  再成完璧重放异彩
可是,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使约1/3的经板和过去刷印的版本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和阙失。比如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下令撤去明代遗臣钱谦益撰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蒙抄》一种,计《千字文》序号之色、贻、厥、嘉、猷、勉六函60册,毁板660块。理由是钱在清军南下时,起初扬言要做明之“孤臣孽子”,而清军一到,他却率先出降。乾隆皇帝以其“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撤其书并毁其板。经板的损坏、阙失和底本的不全,给重新刷印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面对这些具体困难,文物出版社派专人遍访全国名山大寺几十家,历经艰辛,努力配补了一部完本《龙藏》做工作底本。
由于经板过去几经搬动,相当数量已散乱无序。出版社费时7个月,对几万片经板逐一清点登录,重新按《千字文》序号排列出来。重新整理出的经板占了满满一个农家场院,形同一堵堵木墙。
在此基础上,文物出版社又将糟朽之木板千余块剔除,根据寻找到的底本补板23989块,补刻文字4万余,使几经损毁的724函《龙藏》按原书的内容和册数再成完璧,重放异彩。为保证新版《龙藏》的刷印质量,特邀民国时期曾参与刷印《龙藏》的老艺人王杰臣师傅做技术顾问,指导、监督刷印工作。除精装本外,尚有织锦装帧之豪华本,其质量超过历次刷印本。
经过三年紧张而艰苦的劳动,60部崭新的《乾隆版大藏经》终于完工。煌煌巨制,蔚为大观,千古一书,泽及宇内。
1991年6月,前国家主席杨尚昆访泰,即以新版《龙藏》一部作为国礼赠送泰国国王,受到泰国举国上下的礼赞。国内外一些名寺和佛学研究单位对文物版《龙藏》极为看重,至今仍在积极订购。
这60部新版《龙藏》,若将每部单册叠起,可达40层楼高;若将每张纸连结,足有100公里之长!修补完整的经板经文物出版社、韩营古籍印刷厂、房山云居寺三方签字登记交接,由北京市文物局、房山云居寺验收后负责运往云居寺保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