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植根沃土——辽宁北辽经济动物育种集团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3
第2版(经济)
专栏:

  植根沃土
——辽宁北辽经济动物育种集团发展之路
罗亚
不久前,250对“北辽獭”空运出口海外。从引进,到繁殖,到出口,标志着辽宁北辽集团事业的一个新飞跃。
北辽集团以养獭为主。5年前,在总经理刘智夫的倡导下,大胆从国外引进经济良种,繁殖“北辽獭”。他认定,辽阔的农村大地必将成为天然养殖场,在不远的将来,良獭的开发价值也会像猪鸡一样饲养在亿万农村家庭中。
他们靠什么在市场上站住脚的呢?
5月上旬,我们采访了坐落在沈阳市旁扬士乡的“北辽集团”。在偌大的工作大厅里,几百名农民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秩序地在填写獭种档案。管理干部张丽告诉我们:“给獭种立档案,一是增加集团科学养殖的凝聚力;二是有效地掌握、追踪种獭发展情况,及时给养殖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短短几年时间,北辽已经发展成为产值上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给动物立档案,在全国来说是第一家。
总经理刘智夫,是个典型的东北汉子,他微笑着对我们说:“走!上我们的养殖场看看!”
我们驶车驰骋在辽宁的大地上。原来,刘智夫的养殖场就是广大农村。目前,“北辽”的养殖户遍及大半个辽宁的十几万农户,并辐射河北、上海、广西、吉林、山东等七个省市。“北辽”已组建了8个分部,26个直属育种场及科学实验场、30多个育种站,一所现代化的科研所也已落成。
刘智夫深知: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阶段,渐渐觉醒过来的农民比任何时候更为渴望市场的引导,选准一个产品,就可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他们通过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的办法,与农民签订合同。并投入上千万元,推广饲养、育种、防疫等技术,力争不让一个农户吃亏。凤凰山脚下的凤城满族自治县西街村,原来是个穷村,1991年引进北辽獭种后,靠科技、靠信用,使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两年来,全村100%养殖户获利,全村获纯利600余万元。为了奖励守合同带领农民致富的专业户,1994年3月8日,刘智夫一次性地奖给养殖户桑塔纳车1辆、吉普车4辆、面包车3辆、摩托车100辆、彩电200台。
在地处大山深处的宽甸满族自治县新安村,农民给我们讲述这样的故事:最早,养殖户是由于绝望而养“北辽獭”的。一场大火将全村130户人家毁于一旦。回乡青年吴忠彦找到刘智夫请求帮助,刘智夫二话不说,马上以优惠价将几对种獭交给吴忠彦,让他带回村庄点燃“星星之火”。3年来,农民逐渐盖起了新房,添置了现代家具,盈利少则近万元,多则20多万元。
“北辽”是龙头,龙尾是千万农户。经营饲养北辽獭成了不少地方的一个经济支柱。西丰县县委书记马晓光告诉我们,西丰县是辽宁有名的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多达29万人,同“北辽”合作以后,农民养殖户普遍获利,目前已经成为县里的扶贫项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