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兵戏兵演情真意淳——电视剧《我们》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3
第8版(副刊)
专栏:

  兵戏兵演情真意淳
——电视剧《我们》观后
王啸文
“大兵”,曾经是一个蕴含多义的称谓。
甭管呼“大兵”者是出自戏谑抑或尊重,也甭管“上帝”厚赐我们何种“封号”,反正,“大兵”就是我们!我们是志如钢、情似火的军营男子汉!天塌下来,我们顶着;吃亏遭屈,我们忍着;造福百姓,我们甘受辛劳;振兴中华,我们贡献青春。看罢电视剧《我们》,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它冲出画面的这种无声的呐喊、豪迈的气势和心灵的震撼力。
《我们》分上中下三集,由武警水电指挥部、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北京新陆地文化艺术研究所联合录制。该剧取材于武警水电二总队建设万安电站的事迹,剧中主要角色均由二总队官兵担任(实现了编导者“兵的戏,由兵来演”的设想),加之它的同期声录音、生活化的细节、实景实拍、方言对白、字幕说明等因素,便形成了该剧高度逼真的纪实风格。显然,编导者着意强化的这种风格,不仅是剧情本身的需要,而且对人物的刻画、主题的开掘等,都有着奇特的效果。
《我们》开篇伊始,镜头集中反映大学毕业生方晨前往武警部队当代理排长的情景。当观众随方晨初临大坝下的警营时,对警营这“绿色世界”中发生的一切,也许与方晨一样是既陌生,又新鲜的:一群身穿绿警服的大兵站在青山绿水之间,他们憨厚淳朴,言语不多,却虎虎有生气。剧情接着以方晨的视角往下推,观众与方晨一样,开始对警营中的官兵逐渐熟悉、了解,乃至喜爱、赞叹起来。由于全剧是以方晨的“到来——离队——重返”并对应着他逐步成长的过程来布局的,没有斧凿的时空转换痕迹和编排,观之,显得节奏流畅而自然,亦增添了剧情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连长赵大江是该剧着力刻画的典型人物。难能可贵的是,扮演赵大江的演员就是武警部队的一位现役连长。他饱含真情实感、十分投入的表演,恐怕是一般职业演员难以与之媲美的。剧中的赵大江其貌不扬,性子火爆,却有着山一样的胸襟,水一样的柔情。他在某次大坝施工中受伤,不幸造成尿失禁的终身残疾,妻子惠芬多年不能随军,儿子铜锁8岁还未能上学……这一切他全然不顾,仍一心扑在水电站建设上。见丈夫豁出命来干工作,惠芬对大江既埋怨,又心疼。大江劝慰妻子用语却十分简洁:“我是个当兵的!”大江对新排长方晨的扶持、帮助和爱护,有几场戏是很耐人寻味的:当方晨初来连队,战士们为考验他是否是个男子汉,硬要他操刀杀猪,方晨有些胆怯,此时大江向方晨投去鼓励的目光,终使方晨顺利“过关”,被战士们认可;当方晨被女友婷婷要挟,动摇在连队扎根的决心,大江的目光严厉而中肯:“你是一个兵啊”;当方晨提出新的施工方案,并取得成果时,大江紧握住他的手,双眸闪动着喜悦;当方晨以新连长的身份重返连队,既将离任返乡的大江对他说:“啥时候用得上我,我就来。”他的眼神是那么恳切,又那么眷恋……“至美素璞,物莫能饰也”。从赵大江朴实无华的言行中,闪露出这个人物内质的美。
纯朴是一种美,自然更是一种美。《我们》一剧在此方面的把握是相当“到位”和成功的。赵大江等人物身上闪烁的正是纯朴而自然的阳刚之美。该剧接近尾声,方晨接到妻子婷婷要求离婚的通知书,这是他面临的又一次选择。对一个不理解大兵、瞧不起大兵的妻子,方晨再也无法与她共同生活了,他毅然签字同意。应当说,此时方晨所代表的已不是“我”,而是“我们”——与他风雨同舟、培养他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大兵们。他将与可爱的大兵们一起,与巍巍的水电站大坝、与祖国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