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建议开设“下乡劳动”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建议开设“下乡劳动”课
黄弦生
记得“文革”之前,我们读小学、中学的时候,每学期总有几次“下乡劳动”课。或是排着队,到附近的生产队帮助社员拔草、浇水;或是背着行李,到较远的农村帮助秋收、打场。我清楚地记得,农民伯伯是如何教我们务农的;同学们在劳动中又是怎样争先恐后的。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尽,但是晚上仍在老乡的土炕上饶有兴趣地听他们讲过去的事。
在这些年中,每当我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心中都由衷地感到,这些平平常常的劳动课,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奠基课,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环顾当今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我觉得,如果在大、中、小学都适当开设“下乡劳动”课,对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
其一,培养劳动观点和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品质。据北京市几所学校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每人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不足二十分钟。很多学生一天就是学习和玩耍,什么活也不干。不少人不懂劳动是怎么回事,因而在生活和学习上不愿出力,不能吃苦,稍有难事就束手无策,求助家长。如果每学期能参加一定的劳动锻炼,对克服上述现象一定大有好处。
其二,养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果实的习惯。要减少饭桌上和学校食堂中乱丢饭菜的现象,单凭苦口婆心地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恐怕是不能奏效的。要让同学们从小知道饭菜来之不易,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参加生产劳动,亲自了解其中的艰辛。
其三,培养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的精神。当初,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既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又互相帮助、争挑重担,每个人都想为完成小组、班级的劳动任务多做贡献。这是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感情的好机会,是培养集体荣誉感的好机会。
其四,帮助青少年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现在,不少学生一生中是从学校门到学校门,节假日上公园、走亲戚,不知道农村是什么样,庄稼是什么样,农民是怎样生活和怎样进行生产劳动的。不了解农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中最广大的地域。通过下乡劳动,对补上这一课是大有益处的。
其五,有利学习,有益健康。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学到的新知识以及产生的感受和认识,对学习语文、政治和其他各门课都有好处。
当然,既是劳动,就不会像坐碰碰车、玩电子游戏那样惬意。皮肤可能要晒黑,手脚可能要碰破,爷爷奶奶们可能有些舍不得。但是对孩子的最大爱护也许正是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罪。何况有教师和农民照看,能有多少苦可吃呢?
现在农村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安排下乡劳动肯定有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办好这件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想,只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这件事,就一定能找到好的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