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向着前途的询问和企盼——“我们需要读书”——当代中学生的心灵独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9
第10版(当代青年)
专栏:

  向着前途的询问和企盼——
“我们需要读书”
——当代中学生的心灵独白
川夫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今天的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任务完成之后,对课外阅读有着强烈的向往。然而,当他们睁大充满求知欲的双眼呼唤“我们需要读书”时,一些老师和家长却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行!”
如何正确看待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怎样理顺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一批关心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青年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不久前组织的“向着前途的询问和企盼——当代中学生的心灵独白”的讨论中,倾听了广大中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参与讨论,进行指导。
中学生A:我们的阅读世界一直在被侵犯。我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军事、兵器感兴趣。现在,我已成为《航空知识》、《航海知识》和《兵器知识》杂志的最忠实的读者。我不止一次地立志要致力于我国的军工事业。
可是,不知为什么,家长一直反对我看这些书,并屡屡加以禁止。实在逼急了,我就转入“地下”。终于有一天,我正在悄悄地看一本《航空知识》,突然发现妈妈站在了身后,一切都来不及了。妈妈二话没说,转眼间便把书撕成了纷纷扬扬的碎片。晚上,我将那些被撕碎的纸片堆集在一起,瞅着它们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学生B:“放下你手里这乌七八糟的书,离考试还有几天呢?”这样的话总是在我刚坐下,翻开席慕容散文或诗选时,从母亲嘴里发出的。我十分厌烦母亲这样评价这位台湾女诗人的大作。
可是,到了初三,不会再有更多的“放松”的机会。老师总是说:“一分钟是一个词语的解释,是一道化学方程式,是五个外语单词……”我只能暂且将自己的爱好,丢进小书箱里,然后上锁,离开,转过头,捧起那翻了又翻的初中几何,却不知看进去了多少!
中学生C:面对当前斑斓的阅读世界,很多困惑从我心底涌出。虽然现在好看的书很多,但缺少专门为中学生写的。其实中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疑惑。自然,可写的东西也很多。而那些言情小说几乎千篇一律,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好多故事根本没有生活底蕴。有时在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图书中,也难找到一本像样的,要么就是平平淡淡毫无特色,要么就是尽说些早恋之类的怪话,体现不出当今中学生的心态。这是不是与作者不和我们同龄有关呢?作家、诗人们,请不要忘记中学生这片广阔的天地,请到我们中间来!
许祖云(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没有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是不重视阅读的。而时至今日,我们的中学生却在大声疾呼:“我们的阅读世界一直在被侵犯!”“我们需要读书!”面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困惑,我们该怎么办?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大量的、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才能达到。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读物,是无法完成的。而课外阅读指导得法,体现兴趣性、计划性、自主性,就能促进课内阅读教学,出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们的老师家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遗憾的是,迄今全国还没有一个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课外阅读书目问世。尽管有好几家出版社先后出过好几种自读课本,但那仅仅是配合教材的,与中学各个阶段应读的“指南”式的书目,还相去甚远。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指南,也是一个浩大的“希望工程”。希望教育、出版等部门在不久的将来,能为这个“希望工程”剪彩。
蔡斌芳(全国作文研究中心研究员):在课外阅读方面,应理顺两种关系: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理顺课内课外的关系。中学的教学目的是打基础,为学生将来升学或就业打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国家教委所规定的各种学科就是中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无论怎么反对追求升学率,考试总是反对不了的。因为无论衡量什么东西,总要讲求质量,总得有个标准,学生的学科成绩分数,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但总应该是必要的或重要的标准。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正确地对待。
第二,订好读书计划,理顺失控与自控的关系。读书没有计划,收获是不会多的。即使读了很多书,脑子像给各种马队踏过的大地一样,暂时留下各种蹄印,效果也不会好。这便是书读人,而不是人读书了。
实现自控,有两个办法:一是用读书的目的控制自己。可读的书很多,不妨先考虑一下读适合自己读的,对自己最有益处的书。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阅读能力,由浅入深地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