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中国速递在竞争中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2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中国速递在竞争中崛起
本报记者赖仁琼
当传统邮政业务不能满足世界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时,特快专递(也称速递)便应运而生。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此项业务,十余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在邮政与非邮政、国营与私营、合资快递公司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DHL:来自非邮政的挑战
速递业的诞生十分偶然。
25年前,3个美国大学生正在为无钱外出旅游而犯愁时,得知一家轮船公司急于寻找去夏威夷的飞机乘客为其传递商务文件,以避免邮政传递不及时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3个大学生承揽下业务,充当了信使,轮船公司优厚的酬金不仅足以支付他们3人的旅游费用,而且还使他们萌生了成立快运公司的打算。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许多企业都有加快商务文件传递速度的要求。于是,他们决定建立一个空运公司从事快件信使服务,并取各自姓氏头一个字母组成公司名称——DHL,即敦豪航空信使快件业务公司。如今,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DHL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快递公司,业务遍及全球。
1980年,DHL打进中国,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作为代理,开始国际快件业务。1986年底,DHL与它在中国的代理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几年后,又相继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青岛、深圳、厦门等城市成立了分公司。谈及公司的发展,副总经理李力谋十分感慨:1987年,我们的营业收入仅为580万元,而今年可达3亿元人民币。当时在总公司名次排在第75位,现在已上升到22位。这种增长速度在DHL的各国分公司绝无仅有,在世界同行业中也是惊人的。
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敦豪公司十分注重社会效益。今年2月4日下午,中外运——敦豪作业部收到一份发自北京凯莱大酒店的紧急文件,要求第二天上午9时30分以前送到香港指定收件人手中,否则将导致一笔几百万美元的合同损失。此时已过下班时间,当天也无直飞香港和深圳的航班,按常规,客户的要求已无法实现。作业部经理张亮等人当机立断,派专人乘当晚北京至广州的航班,并紧急协商广州分公司、香港DHL公司派员承担各段衔接,终于在2月5日早8时50分将此件送到收件人手中。李力谋说,类似的例子很多,它不仅体现了中外运——敦豪和DHL国际速递网络高速、高效、准确的服务,也体现了各分公司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除优质服务外,中外运——敦豪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外方之间的真诚合作。与此同时,外国几大快递公司也看好中国速递市场,澳大利亚天地货运公司(TNT)、美国联邦快捷公司(FEDEX)、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和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等等纷纷来华合资或独资兴办快递公司,从而形成与邮政快递(EMS)多足鼎立、激烈竞争的局面。
    EMS:超越传统,别无选择
快递公司的创办与发展无疑是对传统邮政业务的威胁与挑战。对此,邮政系统第一反应就是开展这一新业务,与非邮政系统竞争。目前,万国邮联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办了邮政特快专递(EMS)业务。
我国邮政先后于1980、1984年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利用其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几年里业务量迅速增长,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邮电部邮政速递局的成立标志着政府对这一行业的重视。国内28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了速递局、公司或相应机构,仅去年下半年,邮政新增开办局就多达680个,是前12年开办局总数的234%。目前,我国已有速递局1102个,国际业务可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北京邮政速递局是我国最大的邮政特快专递国际互换局和龙头局,在紧张忙碌的作业现场,工人们正在打包、分拣,一封封、一袋袋有EMS标识的函件、包裹被分门别类地放置在收件人地区的木柜里。门外,几辆墨绿色的EMS邮车正待命出发。速递局书记刘家琪说,经济越发达,速递业务量越大。北京邮政EMS业务量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速递物品范围也越来越广,从银行汇结票据、投标招标合同、机票、护照到产品样品。销往非洲国家的黑白电视机,其样机通过速递工人用发泡剂妥善包装,不仅快速到达目的地,且完好无损,从而为厂家赢得数百万美元的生意。此外,寄往美国的异型灯泡,盛夏8月寄往香港的鲜羊肉样品等特殊业务,都使客户领略了邮政EMS的优质服务和信誉。
EMS几乎全部占领了国内速递市场,国际速递业务份额也占一半以上,它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利用与国际邮政接轨,利用世界各地四通八达的邮政系统进行业务沟通。在国内,EMS与铁路、航空有长期、密切的联系,海关在EMS设有办事处,故可做到迅速清关,不仅为用户带来方便,也可加快传递时效。
目前,全国EMS约有4200名专业人员,揽收、投递专用车辆1900多台。去年速递收入达8.4亿元,约占我国邮政总收入的10%。
邮政速递局干部张书红认为,速递业务的重要部分——物品类邮件的传递服务本质上具有商业性、竞争性,故必然要求商业化经营。但邮政部门现行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商业化经营,政企不分,体制僵化,经营不活,管理滞后等弱点使其固有的优势在竞争中逐渐丧失,国际业务市场占有率从1987年以前的9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50%左右。而非邮政部门的市场占有率从1987年以前的不足5%上升到目前的50%左右。此外,我国民航、交通、铁路、旅游等部门也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竞相开办快递业务,又使EMS面临新的威胁与挑战。
    文明竞争必带来繁荣
邮政与非邮政在速递市场的竞争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万国邮联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竞争对手重新组合,EMS的整体性被打破。”去年,万国邮联总局局长在新年贺词中不无忧虑地写道:“我们知道,竞争对手得以生存,是利用了我们没有涉足的领域以及用户对我们服务的失望。”
近年来,全球快递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各国邮政都在积极寻求发展业务的新措施。我国快递市场的竞争虽然十分激烈,但其手段是健康、文明的。尤其值得称道的,邮政与非邮政、国营与合资公司间都在竞争中了解对方,研究对方,学习对方并力求超越对方。
邮电部邮政速递局副局长陈放在对我国邮政特快专递与非邮政部门竞争优劣势进行分析时说,目前邮政EMS虽不具备私营公司拥有的航空运输体系和跟踪查询设备,但却可以依托各地邮政部门以形成网络。邮政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拥有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和严密的业务规章制度,这些是私营公司无法比拟的。
邮政EMS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敦豪公司有何打算呢?李力谋说,我们准备开展国内业务,虽然并不赚钱,但却可以让更多的用户享受“门对门,桌对桌”的服务。
看不见硝烟的速递大战愈加激烈,但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却对速递业的市场前景颇为乐观。他说,竞争是好事,不仅用户受益,而且最终会带来速递业的繁荣并促进邮政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邮政的差距主要在于传递速度慢。一封从北京寄往阿坝的信约15天,而有的国家当天收寄的邮件当晚即用飞机运往各地,第二天便可投递。据有关统计,全世界人均年用邮量为80件,瑞士多达684件,美国次之为666件,而中国仅为6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外贸易、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际交往更为频繁,用邮量也会数倍增长。为此,我们正在筹备自己的航空运输公司。到那时,速递邮件更为快捷,普通邮件的传递速度也可大大加快!(附图片)
压题照片: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中外运——敦豪为用户送件到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