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加强对口支持促进民族进步河海大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2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加强对口支持促进民族进步
河海大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本报讯长期以来,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民族政策,充分运用学校人才、技术、学科与设备上的优势,努力为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培养民族专业人才,积极承担科学研究项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和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河海大学是隶属水利部的一所全国重点高校,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建设发展成为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为重点,包括理、工、管、文多学科的大学。学校不仅具有水利、电力、交通、环保的学科专业特色,而且在办学实践、学校管理和人才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面服务于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鉴于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而成为民族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状况,河海大学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就为新疆维吾尔、哈萨克、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5个少数民族培养了36名水利专业毕业生,他们现已成为自治区、地区及县水利部门的领导干部与技术骨干。1978年以来,学校又为新疆输送了约200名少数民族本科毕业生和几位硕士学位毕业生。
考虑到水利对新疆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河海大学一方面为新疆培养水利人才;另一方面,派出教师帮助新疆大学建立了水文专业,直接在当地培养民族经济发展急需的水文人才。
1987年9月,应新疆水利厅要求,经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和原水利电力部批准,河海大学依托新疆水利水电学校,成立了“河海大学乌鲁木齐教学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举办民族学生预科班,每年招生40人;开办民族成人教育与函授教育以及非学历的各种短训班。河海大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班是通过国家高考统一录取的,学业为二年。这种利用当地条件,就地招生,就地办学,既能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上的优势,又能尽量利用当地的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既能发挥重点高校专业的优势,又能发挥新疆地区的民族教育特色,使二年民族预科与四年民族本科教育前后连贯,有机配合,形成招生、培养、教学、分配等方面六年一贯制教学管理途径,深受各界的好评。6年多来,经过河海大学和新疆水利厅的密切合作,已有五届民族预科班结业,共培养了维吾尔、柯尔克孜、蒙古等7个民族的合格预科学生160人,分别升入上海水产大学与河海大学有关本科学习。
1990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支持下,河海大学与新疆水利厅共同制订了《河海大学乌鲁木齐教学中心预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初步规划》,决心将教学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预科学院,成为国家培养民族预科生的主要教学基地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