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环保环保——南行漫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3
第8版(周末)
专栏:只有一个地球

  环保环保
——南行漫忆
王朝闻
5月26日由屯溪到黟县,再一次路过漳河岸上的桃源洞。这段漳河是水急的溪流,桃源洞现在是一个徒有其名的名胜。
陪同往黟县参观民居建筑的皖南画家告诉我,这里在修建公路之前,曾有一个几米长的石洞。经此到黟县,引得起《桃花源记》式的幻觉。陶渊明那篇作品虽是虚构的,不见得曾以这里的山洞为创作素材。但这里的景色优美,可惜如今只见断壁上有“桃源洞”三字的岩刻,看不见那“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景象,总觉失去一个可贵的旅游资源。不过,即使经济和技术好转之后,如把公路取直而重建一个山洞,也不过是一个丧失魅力的假古董。但“大观园”不只建造出来,而且成了生财之道,可见各人对假古董的兴趣不同。
昨夜从电视上看见四川新建了一段万里长城,它虽不会引起什么“版权”问题式的官司,我不恭维这样的旅游资源,更不希望别处再出现万里长城的“翻版”。
5月22日在宣州,参观了自然保护区里的扬子江鳄鱼湖。车辆在仿佛没有边际的松林里前进,觉得在这里即便看不见鳄鱼,它也是值得留恋的优美环境。
宣州旅游部门的同志对我说,在这里保护扬子鳄鱼,是因为它们自动从长江进入皖南,此地才为了保护稀有动物而建馆的。鳄鱼们虽属游人的视觉对象,管理员没有企图因袭香港式的措施,把鳄鱼训练成可表演杂技的海豚。也许鳄鱼本来缺乏海豚式的特殊本能,也许它们本来就不愿当一个娱人的演员,只是成群地躺在湖中小岛的土岸上,一动不动地躺着。既好像在睡觉,又仿佛是在做日光浴。有的,正用小眼睛贼眉贼眼地盯着游人。有些在水里缓缓移动的鳄鱼,仿佛是要朝着石壁上的游人游来,却不像杭州玉泉里的大鱼那样,期待游人的施舍。
我曾在少年时期读过韩愈《祭鳄鱼文》,至今仍怕可能伤害人畜的鳄鱼。宣州朋友对我说,扬子鳄不轻易伤人。我们坐在高高的石壁上看鳄鱼和聊天儿,的确放心,没有什么恐惧感。我虽不羡慕鳄鱼的生活,却觉得让鳄鱼在有天然之趣的环境里供人观赏,好像鱼权也受到人的尊重,它们的环境更显得自然和质朴。
如今出现了乐于铺大摊子的社会现象,在艺术领域里也有影响。离京之前,一位在京工作的安徽籍雕塑家对我说,他们省里的和县、马鞍山对岸将要建造一个100米高的项羽巨像。回京之后,另一位原籍江西的雕塑家说,这一信息已经见诸报端。
建立纪念碑性的雕像,既要看它的题材——某一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对现代人和未来者的精神影响如何,还要看雕像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对它的精神环境究竟是起美化作用还是丑化作用。毛泽东“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名言,以及韩愈在《祭鳄鱼文》里那“鳄鱼有知,且听刺史言”的劝告,对当代建设事业的预见性来说,都是值得关心的问题。宣州看扬子鳄的建设因地制宜,没有铺张求大,体现了“乐而不淫”或“以诚为美,以伪为丑”的原则。这些原则,用我们惯用的话来说,相当于“实事求是”,而不是与它相对立的“哗众取宠”。文化建设的建设性与破坏性之间,不存在绝对不能相互转化的矛盾。当事人在兴工之前的反复考虑,至少可能避免造成后悔莫及的遗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