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满语与北京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满语与北京话
北方汉语是在与北方民族语互相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清初满族人入关,带来了大量八旗汉军,这些汉族人以明代辽东人为主体,说的是明代辽东语。辽东语是受了女真语之影响的幽燕语。明代辽东汉人被纳入旗的组织后,他们的辽东语常被称为沈阳语。
沈阳语随满族进关至于北京,与原通行于北京地区的明代北京话相融合,形成清代北京话。清初满族人学汉语,对北京话有所影响,至雍、乾、嘉时代形成早期北京话。至于道、咸时代,发展成为后期北京话,常被称为“旗人话”,因为它出自北京内城居住的旗人之口。
满人入关后,历顺、康、雍时代,约百年间,以说满语为主,同时学习汉语;汉族人也在学习满语。这样就使大量满语词进入北京话中。这些来自满语的词,有不少现在仍活在人们口中。也正因为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日常使用,所以日久习而不察其源了。况且近80多年来,满语废而不用,通满语者少,人们就更不易知晓其来源了。限于本文篇幅,仅举数则为例而已。
(1)满语词ten(口语发音为ting),义为“很”、“甚”,是副词。《新华字典》“挺”字有个释义为“很”。北京话谓“很好”为“挺好”。这个“挺”来源于满语ting。
(2)满语词Changkai,义为“随意”、“不限”。“我这儿有的是酒,你ChangKai喝。”
(3)满语词baksi,义为“学者”,清初常译者“榜式”。北京话谓“高强”为“棒”。“他多‘棒’啊,我可比不上。”
(4)满语词keike,义为“刻薄”。以原状进入北京话,谓人“刻薄”、“不厚道”为keike。
 (5)满语词hendumbi,义为“说”。北京话谓“数说”、“数落”、“责叱”为hende。“那孩子太淘气,又叫他爸爸hende了一顿。”
汉代通西域,引入了许多西域语词;佛教传入,又带来了大量外来语词。自“废科举、兴学校”至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不过20多年,北京话中已有了“搂搂”(或“搂克搂克”)、“迷斯”等来自英语Look、Miss等的词。满语在北京通行了百年之久,北京土话中有了这些满语词,又何足为奇呢?
      (8月3日《北京日报》爱新觉罗·瀛生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